第1章 通信系統(tǒng)概述
1. 1 信息與信息技術
1. 1. 1 信息
1. 1. 2 信息技術
1. 1. 3 媒體與多媒體
1. 2 通信與通信系統(tǒng)
1. 2. 1 通信
1. 2. 2 通信系統(tǒng)
1. 3 信道和噪聲
1. 3. 1 信道分類
1. 3. 2 恒參與變參信道特征
1. 3. 3 信道的干擾
1. 3. 4 幾種常用信道特征
1. 4 通信頻段的劃分
1. 5 通信系統(tǒng)質量指標
1. 5. 1 通信質量概述
1. 5. 2 通信系統(tǒng)有效性技術
1. 5. 3 通信系統(tǒng)可靠性技術
1. 6 通信發(fā)展簡史
第2章 信號與噪聲分析
2. 1 信號與系統(tǒng)表示法
2. 1. 1 通信系統(tǒng)常用信號類型
2. 1. 2 系統(tǒng)表示法
2. 1. 3 通信系統(tǒng)中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
2. 2 信號頻譜分析概述
2. 2. 1 傅里葉級數(shù)
2. 2. 2 傅里葉變換
2. 2. 3 卷積與相關
2. 2. 4 能量譜. 功率譜及帕氏定理
2. 3 希爾伯特變換
2. 3. 1 希氏變換
2. 3. 2 希氏變換的主要性質
2. 3. 3 預包絡
2. 4 隨機變量的統(tǒng)計特征
2. 4. 1 概率的公理概念和運算
2. 4. 2 隨機變量
2. 4. 3 隨機變量的統(tǒng)計特征
2. 4. 4 常用的隨機變量類型
2. 4. 5 隨機變量統(tǒng)計平均
2. 4. 6 隨機變量的變換
2. 4. 7 二維隨機變量及其統(tǒng)計特征
2. 4. 8 二維高斯隨機變量的統(tǒng)計特征
2. 5 隨機過程
2. 5. 1 隨機過程的概念和定義
2. 5. 2 隨機信號的統(tǒng)計特征和平穩(wěn)隨機過程
2. 5. 3 關于不相關. 正交和統(tǒng)計獨立的討論
2. 5. 4 遍歷性平穩(wěn)隨機過程.
2. 5. 5 隨機信號的功率譜
2. 6 隨機信號通過系統(tǒng)的分析
2. 6. 1 平穩(wěn)隨機信號通過線性系統(tǒng)
2. 6. 2 隨機信號進人乘法器
2. 7 高斯型隨機過程
2. 7. 1 信道干擾與噪聲
2. 7. 2 高斯型白噪聲
2. 7. 3 熱噪聲
2. 7. 4 限帶高斯白噪聲
2. 8 窄帶高斯噪聲
2. 8. 1 窄帶高斯噪聲的統(tǒng)計特征
2. 8. 2 高頻載波加窄帶高斯噪聲
2. 8. 3 高斯過程與高斯白噪聲特征的描述
2. 9 本章小結
習題
第3章 模擬調制系統(tǒng)
3. 1 調制的功能和分類
3. 1. 1 調制功能
3. 1. 2 調制的分類
3. 2 調幅與雙邊帶調制
3. 2. l 調幅波時域波形
3. 2. 2 調幅波的頻譜
3. 2. 3 調幅信號的功率分配
3. 2. 4 雙邊帶調幅
3. 3 單邊帶與殘留邊帶調制
3. 3. 1 單邊帶信號的產生
3. 3. 2 殘留邊帶調幅
3. 4 線性調制的系統(tǒng)模型和解調
3. 4. 1 線性調制的通用模型
3. 4. 2 相干解調與非相干解調
3. 5 線性調制系統(tǒng)的噪聲性能分析
3. 5. 1 相干接收系統(tǒng)信噪比計算
3. 5. 2 信噪比得益G與比較
3. 5. 3 AM信號包絡解調性能
3. 6 非線性調制
3. 6. l 角度調制概念
3. 6. 2 單音調角
3. 7 窄帶調角
3. 7. 1 窄帶調角信號分析
3. 8 寬帶調角
3. 8. 1 WBFM時一頻域特征
3. 8. 2 Jn()性質與FM信號頻譜特征
3. 8. 3 調頻信號有關參數(shù)分析
3. 8. 4 寬帶調相的特點
3. 9 調角波的解調及性能分析
3. 9. 1 窄帶調角的相干解調及性能分析
3. 9. 2 角度調制的非相干解調與性能分析
3. 9. 3 FM門限效應
3. 10 本章小結
習題
第4章 模擬信號編碼傳輸
4. 1 模擬信號數(shù)字化傳輸
4. 2 抽樣與脈沖模擬調制
4. 2. 1 低通信號抽樣定理
4. 2. 2 模擬信號脈沖調制
4. 3 量化與編碼
4. 3. 1 量化與編碼概念
4. 3. 2 編碼技術概要
4. 3. 3 線性(均勻)量化與量化信噪比
4. 4 數(shù)字語音PCM
4. 4. 1 非均勻量化
4. 4. 2 A律/13折線的PCM編碼
4. 4. 3 PCM傳輸格式
4. 5 差分脈碼調制
4. 5. 1 預測編碼概述
4. 5. 2 DPCM系統(tǒng)分析
4. 6 增量調制
4. 6. 1 增量調制基本特點
4. 6. 2 過載特性
4. 6. 3 改進型DM
4. 6. 4 關于DM系統(tǒng)量化噪聲
4. 7 自適應差分脈碼調制
4. 8 自適應子帶編碼
4. 9 本章小結
習題
第5章 數(shù)字信號墓帶傳輸
5. 1 數(shù)字基帶信號的特點
5. 1. 1 碼型選擇
5. 1. 2 常用碼型及其特點
5. 2 數(shù)字基帶信號功率譜
5. 2. 1 數(shù)字基帶信號分析
5. 2. 2 功率譜計算
5. 2. 3 基帶功率譜特征
5. 3 符號間于擾
5. 4 無失真數(shù)字基帶傳輸--奈奎斯特第一準則
5. 4. 1 奈奎斯特準則的充要條件
5. 4. 2 奈奎斯特理想信道傳輸
5. 4. 3 升余弦頻譜
5. 4. 4 接收定時抖動的影響
5. 5 相關電平編碼--奈奎斯特第二準則
5. 5. 1 雙二進制信號--第I類部分響應
5. 5. 2 修正的雙二進制信號
5. 5. 3 相關電平編碼的推廣
5. 6 奈奎斯特第三準則
5. 7 波形成形的數(shù)字技術
5. 8 信道均衡
5. 8. 1 均衡概念
5. 8. 2 抽頭-延遲線均衡
5. 8. 3 自適應均衡
5. 8. 4 數(shù)字信號基帶傳輸誤碼性能分析
5. 9 眼圖
5. 9. 1 眼圖的構成
5. 9. 2 眼圖包括的主要參量
5. 10 本章小結
習題
第6章 數(shù)字信號的頻帶傳輸
6. 1 數(shù)字頻帶調制概述
6. 2 二元幅移鍵控
6. 2. 1 ASK信號分析
6. 2. 2 ASK信號相干接收
6. 2. 3 非相干ASK解調抗噪聲性能分析
6. 3 二元頻移鍵控
6. 3. 1 相位不連續(xù)的頻移鍵控信號
6. 3. 2 FSK信號的解調及抗噪聲性能
6. 3. 3 連續(xù)相位頻移鍵控信號
6. 4 二元相移鍵控
6. 4. 1 二元相移鍵控的構成
6. 4. 2 PSK相干解調及抗噪聲性能
6. 4. 3 相對(差分)相移鍵控
6. 5 多元數(shù)字調幅與調頻
6. 5. 1 多元數(shù)字調幅
6. 5. 2 多元數(shù)字調頻
6. 6 多元數(shù)字調相
6. 6. 1 MPSK信號表示
6. 6. 2 多元調相信號空間特征與噪聲性能
6. 7 常用的現(xiàn)代調制技術
6. 7. 1 正交調幅
6. 7. 2 改進型QPSK
6. 7. 3 最小頻移鍵控
6. 7. 4 改進型MSK
6. 8 本章小結
習題
第7章 擴頻調制系統(tǒng)
7. 1 擴頻通信基本特點及其應用
7. 1. 1 擴頻的基本原理
7. 1. 2 擴頻調制基本方式
7. 2 PN序列
7. 2. 1 M序列
7. 2. 2 M序列性質
7. 3 直接序列擴頻
7. 3. 1 基帶SS
7. 3. 2 直接序列擴頻信號的頻帶傳輸
7. 3. 3 射頻DS-SS系統(tǒng)性能分析
7. 4 跳頻擴頻
7. 4. 1 跳頻概念
7. 4. 2 慢跳頻擴頻
7. 4. 3 快速跳頻
7. 5 碼分復用和碼分多址
7. 5. 1 PN序列的部分互相關及黃金序列
7. 5. 2 碼分多址
7. 6 本章小結
習題
第8章 數(shù)字信號的最佳接收
8. 1 最佳接收準則
8. 1. 1 最大輸出信噪比準則
8. 1. 2 最小均方誤差準則
8. 1. 3 最大后驗概率準則
8. 2 利用匹配濾波器的最佳接收
8. 2. 1 匹配濾波器的設計
8. 2. 2 匹配濾波器輸出信號分析
8. 2. 3 匹配濾波器的實現(xiàn)
8. 2. 4 匹配濾波器的幾點性質
8. 2. 5 匹配濾波器接收誤碼性能分析
8. 2. 6 匹配濾波器的應用
8. 3 數(shù)字信號載波傳輸?shù)淖罴呀邮?nbsp;
8. 3. 1 未知相位信號的最佳接收
8. 3. 2 相關接收
8. 4 理想接收機模型
8. 5 最佳接收誤碼率統(tǒng)計分析
8. 5. 1 三種最佳接收機統(tǒng)一性及條件
8. 5. 2 誤比特率分析計算
8. 5. 3 各種調制方式的系統(tǒng)誤比特率
8. 5. 4 最佳接收與相干接收的比較
8. 6 本章小結
習題
第9章 信道編碼
9. 1 波形編碼
9. 1. 1 正交信號
9. 1. 2 基于相關檢測的波形編碼
9. 2 差錯控制概述
9. 2. 1 二元對稱信道和錯誤格式
9. 2. 2 差錯控制分類
9. 2. 3 常用差錯控制碼
9. 2. 4 信道編碼定理與差錯控制定理
9. 2. 5 差錯控制碼分類
9. 3 線性分組碼
9. 3. 1 概念與思路
9. 3. 2 (n, k)線性分組碼的構成
9. 3. 3 伴隨式解碼
9. 3. 4 漢明界
9. 3. 5 漢明碼及其擴展碼
9. 3. 6 完備碼
9. 4 循環(huán)碼
9. 4. 1 (n, k)循環(huán)碼的描述
9. 4. 2 循環(huán)碼生成多項式與生成矩陣
9. 4. 3 循環(huán)碼. 對仍碼與縮短碼
9. 4. 4 循環(huán)碼解碼與伴隨式計算
9. 4. 5 循環(huán)碼編. 解碼電路
9. 4. 6 其他重要循環(huán)碼
9. 5 卷積碼
9. 5. 1 卷積碼概念
9. 5. 2 卷積碼的數(shù)學描述
9. 5. 3 卷積碼的圖示表示方法
9. 5. 4 卷積碼的解碼方法
9. 5. 5 維特比解碼
9. 6 網格編碼調制
9. 7 本章小結
習題
第10章 現(xiàn)代通信網及其發(fā)展
10. 1 概述
10. 2 綜合業(yè)務的進展
10. 2. 1 綜合數(shù)字網
10. 2. 2 綜合業(yè)務數(shù)字網
10. 2. 3 7號信令系統(tǒng)
10. 3 寬帶數(shù)字通信網
10. 3. 1 同步光纖網/同步數(shù)字體制
10. 3. 2 異步轉移模式
10. 3. 3 智能網10. 4 ATM原理
10. 4. 1 ATM的目標
10. 4. 2 ATM信元結構
10. 4. 3 ATM網絡基礎
10. 4. 4 ATM交換與交叉連接
10. 4. 5 凈荷大小的選擇
10. 4. 6 ATM實質
10. 5 關于數(shù)據(jù)通信
10. 5. 1 數(shù)據(jù)通信網概述
10. 5. 2 數(shù)據(jù)通信網絡體系結構
10. 6 現(xiàn)代數(shù)據(jù)通信網的發(fā)展
10. 6. 1 數(shù)據(jù)網的發(fā)展
10. 6. 2 分組交換網
10. 6. 3 幀中繼
10. 6. 4 局域網的發(fā)展與演變
10. 7 Internet
10. 7. 1 IP網基本原理
10. 7. 2 Internet交換特點
10. 7. 3 關于IP網業(yè)務質量
10. 8 現(xiàn)代通信網發(fā)展趨勢
附錄A 概率積分表. 誤差函數(shù)表
附錄B 英文縮寫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