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是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熱愛物理學,把畢生獻給了物理學的理論研究。人們稱他為20世紀的哥白尼、20世紀的牛頓。愛因斯坦生長在物理學急劇變革的時期,通過以他為代表的一代物理學家的努力,物理學的發(fā)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由伽利略和牛頓建立的古典物理學理論體系,經歷了將近200年的發(fā)展,到19世紀中葉,由于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的發(fā)現,熱力學和統(tǒng)計物理學的建立,特別是由于法拉第和麥克斯韋在電磁學上的發(fā)現,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這些成就,使得當時不少物理學家認為,物理學領域中原則性的理論問題都已經解決了,留給后人的,只是在細節(jié)方面的補充和發(fā)展。可是,歷史的進程恰恰相反,接踵而來的卻是一系列古典物理學無法解釋的新現象:以太漂移實驗、元素的放射性、電子運動、黑體輻射、光電效應等等。在這個新形勢面前,物理學家一般企圖以在舊理論框架內部進行修補的辦法來解決矛盾,但是,年輕的愛因斯坦則不為舊傳統(tǒng)所束縛,在洛倫茲等人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對空間和時間這樣一些基本概念作了本質上的變革。這一理論上的根本性突破,開辟了物理學的新紀元。愛因斯坦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是相對論。1905年他發(fā)表了題為《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的論文,提出了狹義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建立了狹義相對論。這一理論把牛頓力學作為低速運動理論的特殊情形包括在內。它揭示了作為物質存在形式的空間和時間在本質上的統(tǒng)一性,深刻揭露了力學運動和電磁運動在運動學上的統(tǒng)一性,而且還進一步揭示了物質和運動的統(tǒng)一性(質量和能量的相當性),發(fā)展了物質和運動不可分割原理,并且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論基礎。隨后,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1915年他又建立了廣義相對論,進一步揭示了四維空時同物質的統(tǒng)一關系,指出空時不可能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空間的結構和性質取決于物質的分布,它并不是平坦的歐幾里得空間,而是彎曲的黎曼空間。根據廣義相對論的引力論,他推斷光在引力場中不沿著直線而會沿著曲線傳播。這一理論預見,在1919年由英國天文學家在日蝕觀察中得到證實,當時全世界都為之轟動。1938年,他在廣義相對論的運動問題上取得重大進展,即從場方程推導出物體運動方程,由此更深一步地揭示了空時、物質、運動和引力之間的統(tǒng)一性。廣義相對論和引力論的研究,60年代以來,由于實驗技術和天文學的巨大發(fā)展受到重視。另外,愛因斯坦對宇宙學、用引力和電磁的統(tǒng)一場論、量子論的研究都為物理學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愛因斯坦不僅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一個富有哲學探索精神的杰出的思想家,同時又是一個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正直的人。他先后生活在西方政治漩渦中心的德國和美國,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zhàn)。他深刻體會到一個科學工作者的勞動成果對社會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一個知識分子要對社會負怎樣的責任。愛因斯坦一心希望科學造福于人類,但他卻目睹了科學技術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所造成的巨大破壞,因此,他認為戰(zhàn)爭與和平的問題是當代的首要問題,他一生中發(fā)表得最多的也是這方面的言論。他對政治問題第一次公開表態(tài),就是1914年簽署的一個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聲明。他對政治問題的最后一次發(fā)言,即1955年4月簽署的“羅素—愛因斯坦宣言”,也仍然是呼吁人們團結起來,防止新的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在20世紀思想家的畫廊中,愛因斯坦,就是公正、善良、真理的化身。他的品格與天地日月相爭輝,他的科學貢獻,人類將萬世景仰。1879年3月14日上午11時30分,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烏爾姆市班霍夫街135號。父母都是猶太人。父名赫爾曼·愛因斯坦,母親波林·科克。1880年愛因斯坦一家遷居慕尼黑。父同其弟雅各布合辦一電器設備小工廠。1881年11月18日,愛因斯坦的妹妹瑪雅出世。1884年愛因斯坦對袖珍羅盤著迷。進天主教小學讀書。1885年愛因斯坦開始學小提琴。1886年愛因斯坦在慕尼黑公立學校讀書。為了遵守宗教指示的法定要求,在家里學習猶太教的教規(guī)。1888年愛因斯坦入路易波爾德高級中學學習。在學校繼續(xù)受宗教教育,直到準備接受受戒儀式。弗里德曼是指導老師。1889年在醫(yī)科大學生塔爾梅引導下,讀通俗科學讀物和哲學著作。1890年愛因斯坦的宗教時間,持續(xù)約1年。1891年自學歐幾里德幾何,感到狂熱的喜愛。開始自學高等數學。1892年開始讀康德著作。1894年全家遷往意大利米蘭。1895年自學完微積分。中學沒畢業(yè)就到意大利與家人團聚。放棄德國國籍。投考蘇黎世瑞士聯邦工業(yè)大學,未錄取。10月轉學到瑞士阿勞州立中學。寫了第一篇科學論文。1896年獲阿勞中學畢業(yè)證書。10月進蘇黎世聯邦工業(yè)大學師范系學習物理。1897年在蘇黎世結識貝索,與其終身友誼從此開始。1899年10月19日正式申請瑞士公民權。1900年8月畢業(yè)于蘇黎世聯邦工業(yè)大學。12月完成論文《由毛細管現象得到的推論》,次年發(fā)表在萊比錫《物理學雜志》上。1901年3月21日取得瑞士國籍。3月去米蘭找工作,無結果。5月回瑞士,任溫特圖爾中學技術學校代課教師。10月到夏夫豪森任家庭教師。3個月后又失業(yè)。12月申請去伯爾尼瑞士專利局工作。5—7月完成電勢差的熱力學理論的論文。1902年2月到伯爾尼等待工作。和索洛文、哈比希特創(chuàng)建“奧林匹亞科學院”。6月受聘為伯爾尼瑞士專利局的試用三級技術員。6月完成第三篇論文《關于熱平衡和熱力學第二定律的運動論》,提出熱力學的統(tǒng)計理論。10月父病故。1903年1月與米列娃結婚。1904年5月長子漢斯出生。9月由專利局的試用人員轉為正式三級技術員。1905年3月發(fā)展量子論,提出光量子假說,解決了光電效應問題。4月向蘇黎世大學提出論文《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取得博士學位。5月完成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獨立而完整地提出狹義相對性原理,開創(chuàng)物理學的新紀元。9月提出質能相當關系。1906年4月晉升為專利局二級技術員。11月完成固體比熱的論文,這是關于固體的量子論的第一篇論文。1907年開始研究引力場理論,在論文《關于對性原理和由此得出的結論》中提出均勻引力場同均勻加速度的等效原理。6月申請兼任伯爾尼大學的編外講師。1908年10月兼任伯爾尼大學編外講師。1909年3月和10月完成兩篇論文,每一篇都含有對于黑體輻射論的推測。7月接受日內瓦大學名譽博士。9月參加薩爾斯堡德國自然科學家協(xié)會第81次大會,會見普朗克等,作了《我們關于輻射的本質和結論的觀點的發(fā)展》報告。10月離開伯爾尼專利局,任蘇黎世大學理論物理學副教授。1910年7月次子愛德華出生。10月完成關于臨界乳光的論文。1911年2月應洛倫茲邀請訪問萊頓。3月任布拉格德國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10月去布魯塞爾出席第一次索爾維會議。1912年2月埃倫費斯特來訪,兩人由此結成莫逆之交。10月回瑞士,任母校蘇黎世聯邦工業(yè)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提出光化當量定律。開始同格羅斯曼合作探索廣義相對論。1913年7月普朗克和能斯特來訪,聘請他為柏林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12月7日在柏林接受院士職務。發(fā)表同格羅斯曼合著的論文《廣義相對論綱要和引力理論》,提出引力的度規(guī)場理論。1914年4月6日,從蘇黎世遷居到柏林。7月2日在普魯士科學院作就職演說。10月反對德國文化界名流為戰(zhàn)爭辯護的宣言《告文明世界書》,在同它針鋒相對的《告歐洲人書》上簽名。11月參加組織反戰(zhàn)團體“新祖國同盟”。1915年同德哈斯共同發(fā)現轉動磁性效應。3月寫信給羅曼·羅蘭,支持他的反戰(zhàn)活動。6—7月在阿廷根作了6次關于廣義相對論的學術報告。11月提出廣義相對論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并且成功地解釋了水星近日點運動。1916年3月完成總結性論文《廣義相對論的基礎》。3月發(fā)表悼念馬赫的文章。5月提出宇宙空間有限無界的假說。8月完成《關于輻射的量子理論》,總結量子論的發(fā)展,提出受激輻射理論。首次進行關于引力波的探討。寫作《狹義和廣義相對論淺說》。1917年2月,著述第一篇關于宇宙學的論文,引入宇宙項。接連患肝病、胃潰瘍、黃疸病和一般虛弱癥,受堂姐艾爾莎照顧。1918年2月,愛因斯坦發(fā)表關于引力波的第二篇論文,包括四級公式。1919年1—3月在蘇黎世講學。2月同米列娃離婚。6月與艾爾莎結婚。9月獲悉英國天文學家觀察日食的結果,11月6日消息公布后,全世界為之轟動。由此,愛因斯坦的理論被視為“人類思想史中最偉大的成就之一”。12月,接受德國唯一的名譽學位:羅斯托克大學的醫(yī)學博士學位。1920年3月母親患癌癥去世。夏訪問斯堪的那維亞。8—9月德國出現反相對論的逆流,愛因斯坦遭到惡毒攻擊,他起而公開應戰(zhàn)。10月接受兼任萊頓大學特邀教授名義,發(fā)表《以太和相對論》的報告。1921年1月訪問布拉格和維也納。1月27日在普魯士科學院作《幾何學和經驗》的報告。2月去阿姆斯特丹參加國際工聯會議。4月2日—5月30日,為了給耶路撒冷的希伯萊大學的創(chuàng)建籌集資金,同魏茨曼一起首次訪問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巴納德勛章。在白宮受哈丁總統(tǒng)接見。在訪問芝加哥、波士頓和普林斯頓期間,就相對論進行了4次講學。6月訪問英國,拜謁了牛頓墓地。1922年1月完成關于統(tǒng)一場論的第一篇論文。3—4月訪問法國,努力促使法德關系正?;?。發(fā)表批判馬赫哲學的談話。5月參加國際聯盟知識界合作委員會。7月受到被謀殺的威脅,暫離柏林。10月8日,愛因斯坦和艾爾莎在馬賽乘輪船赴日本。沿途訪問科倫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11月9日,在去日本途中,愛因斯坦被授予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金。11月17日—12月29日,訪問日本。1923年2月2日,從日本返回途中,到巴勒斯坦訪問,逗留12天。2月8日,成為特拉維夫市的第一個名譽公民。從巴勒斯坦返回德國途中,訪問了西班牙。3月,愛因斯坦對國聯的能力大失所望,向國聯提出辭職。6—7月,幫助創(chuàng)建“新俄朋友協(xié)會”,并成為其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7月,到哥德堡接受1921年度諾貝爾獎金。并講演相對論,作為對得到諾貝爾獎金的感謝。發(fā)現了康普頓效應,解決了光子概念中長期存在的矛盾。12月,第一次推測量子效應可能來自過度約束的廣義相對論場方程。1924年加入柏林的猶太組織,并成為繳納會費的會員。6月,重新考慮加入國聯。12月,取得最后一個重大發(fā)現,從統(tǒng)計漲落的分析中得出一個波和物質締合的獨立的論證。此時,還發(fā)現了波色—愛因斯坦凝聚。1925年受聘為德蘇合作團體“東方文化技術協(xié)會”理事。5—6月,去南美洲訪問。與甘地和其他人一道,在拒絕服兵役的聲明上簽字。接受科普列獎章。為希伯萊大學的董事會工作。發(fā)表《非歐幾里德幾何和物理學》。1926年春,同海森伯討論關于量子力學的哲學問題。接受“皇家天文學家”的金質獎章。接受為蘇聯科學院院士。1927年2月在巴比塞起草的反法西斯宣言上簽名。參加國際反帝大同盟,被選為名譽主席。10月參加第五屆布魯塞爾索爾維物理討論會,開始同哥本哈根學派就量子力學的解釋問題進行激烈論戰(zhàn)。發(fā)表《牛頓力學及其對理論物理學發(fā)展的影響》。1928年1月被選為“德國人權同盟”(前身為德國“新祖國同盟”)理事。春,由于身體過度勞累,健康欠佳,到瑞士達伏斯療養(yǎng),并為療養(yǎng)青年講學。發(fā)表《物理學的基本概念至其最近的變化》。4月海倫·杜卡斯開始到愛因斯坦家擔任終生的私人秘書。1929年2月發(fā)表《統(tǒng)一場論》。3月,50歲生日,躲到郊外以避免生日慶祝會。第一次訪問比利時皇室,與伊麗莎白女皇結下友誼,直到去世之前一直與比利時女皇通信。6月28日獲普朗克獎章。9月以后同法國數學家阿達馬進行關于戰(zhàn)爭與和平問題的爭論,堅持無條件地反對一切戰(zhàn)爭。1930年不滿國際聯盟在改善國際關系上的無所作為,提出辭職。5月,在“國際婦女和平與自由同盟”的世界裁軍聲明上簽字。7月同泰戈爾爭論真理的客觀性問題。12月11日—1931年3月4日,愛因斯坦第二次到美國訪問,主要在加利福尼亞州理工學院講學。12月13日,沃克市長向愛因斯坦贈送紐約市的金鑰匙。12月19日—20日,訪問古巴。發(fā)表《我的世界觀》、《宗教和科學》等文章。1931年3月從美國回柏林。5月訪問英國,在牛津講學。11月號召各國對日本經濟封鎖,以制止其對中國的軍事侵略。12月再度去加利福尼亞講學。為參加1932年國際裁軍會議,特地發(fā)表了一系列文章和演講。發(fā)表《麥克斯韋對物理實在觀念發(fā)展的影響》。1932年2月,對于德國和平主義者奧西茨基被定為叛國罪,在帕莎第納提出抗議。3月從美國回柏林。5月去劍橋和牛津講學,后趕到日內瓦列席裁軍會議,感到極端失望。6月同墨菲作關于因果性問題的談話。7月同弗洛伊德通信,討論戰(zhàn)爭的心理問題。號召德國人民起來保衛(wèi)魏瑪共和國,全力反對法西斯。12月10日,和妻子離開德國去美國。原來打算訪問美國,然而,他們從此再也沒有踏上德國的領土。1933年1月30日,納粹上臺。3月10日,在帕莎第納發(fā)表不回德國的聲明,次日啟程回歐洲。3月20日,納粹搜查他的房屋,他發(fā)表抗議。后他在德國的財產被沒收,著作被焚。3月28日從美國到達比利時,避居海邊農村。4月21日宣布辭去普魯士科學院職務。5月26日給勞厄的信中指出科學家對重大政治問題不應當默不作聲。6月到牛津講學后即回比利時。7月改變絕對和平主義態(tài)度,號召各國青年武裝起來準備同納粹德國作殊死斗爭。9月初納粹以2萬馬克懸賞殺死他。9月9日,渡海前往英國,永遠離開歐洲。10月3日在倫敦發(fā)表演講《文明和科學》。10月10日離開英國,10月17到達美國,定居于普林斯頓,應聘為高等學術研究院教授。1934年文集《我的世界觀》由其繼女婿魯道夫·凱澤爾編輯出版。1935年5月到百慕大作短期旅行。在百慕大正式申請永遠在美國居住。這也是他最后一次離開美國。獲富蘭克林獎章。同波多耳斯基和羅森合作,發(fā)表向哥本哈根學派挑戰(zhàn)的論文,宣稱量子力學對實在的描述是不完備的。為使諾貝爾獎金(和平獎)贈予關在納粹集中營中的奧西茨基而奔走。1936年開始同英費爾德和霍夫曼合作研究廣義相對論的運動問題。12月20日妻艾爾莎病故。發(fā)表《物理學和實在》、《論教育》。1937年3—9月參加由英費爾德執(zhí)筆的通俗冊子《物理學的進化》的編寫工作。3月聲援中國“七君子”。6月同英費爾德和霍夫曼合作完成論文《引力方程和運動問題》,從廣義相對論的場方程推導出運動方程。1938年同柏格曼合寫論文《卡魯查電學理論的推廣》。9月給五千年后的子孫寫信,對資本主義社會現狀表示不滿。1939年8月2日在西拉德推動下,上書羅斯??偨y(tǒng),建議美國抓緊原子能研究,防止德國搶先掌握原子彈。妹妹瑪雅從歐洲來美,在愛因斯坦家長期住下來。1940年5月15日發(fā)表《關于理論物理學基礎的考查》。5月22日致電羅斯福,反對美國的中立政策。10月1日取得美國國籍。1941年發(fā)表《科學和宗教》等文章。1942年10月在猶太人援蘇集會上熱烈贊揚蘇聯各方面的成就。1943年5月作為科學顧問參與美國海軍部工作。1944年為支持反法西斯戰(zhàn)爭,以600萬美元拍賣1905年狹義相對論論文手稿。發(fā)表對羅素的認識論的評論。12月同斯特恩、玻爾討論原子武器和戰(zhàn)后和平問題,聽從玻爾勸告,暫時保持沉默。1945年3月同西拉德討論原子軍備的危險性,寫信介紹西拉德去見羅斯福,未果。4月從高等學術研究院退休(事實上依然繼續(xù)照常工作)。9月以后連續(xù)發(fā)表一系列關于原子戰(zhàn)爭和世界政府的言論。1946年5月發(fā)起組織“原子科學家非常委員會”,擔任主席。5月接受黑人林肯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寫長篇《自述》,回顧一生在科學上探索的道路。5月妹妹瑪雅因中風而癱瘓,以后每夜念書給她聽。10月,給聯合國大會寫公開信,敦促建立世界政府。1947年繼續(xù)發(fā)表大量關于世界政府的言論。9月發(fā)表公開信,建議把聯合國改組為世界政府。1948年4—6月同天文學家夏普林利合作,全力反對美國準備對蘇聯進行“預防性戰(zhàn)爭”。抗議美國進行普遍軍事訓練。發(fā)表《量子力學和實在》。前妻米列娃在蘇黎世病故。12月,作剖腹手術,在腹部主動脈里發(fā)現一個大動脈瘤。1949年1月13日,愛因斯坦出院。1月,寫《對批評的回答》,對哥本哈根學派在文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哲學家—科學家》中的批判進行反批判。5月發(fā)表《為什么要社會主義》。11月“原子科學家非常委員會”停止活動。1950年2月13日發(fā)表電視演講,反對美國制造氫彈。4月發(fā)表《關于廣義引力論》。文集《晚年集》出版。3月18日,在遺囑上簽字蓋章。內森博士被指名為唯一的遺囑執(zhí)行人。遺產由內森博士和杜卡斯共同托管。信件和手稿的最終貯藏所是希伯萊大學。其他條款當中還有:小提琴贈給孫子伯恩哈德·凱撒。1951年連續(xù)發(fā)表文章和信件,指出美國的擴軍備戰(zhàn)政策是世界和平的嚴重障礙。6月妹妹瑪雅在長期癱瘓后去世。9月“原子能科學家非常委員會”解散。1952年發(fā)表《相對論和空間問題》、《關于一些基本概論的緒論》。11月以色列第1任總統(tǒng)魏斯曼死后,以色列政府請他擔任第2任總統(tǒng),被拒絕。1953年4月3日給伯爾尼時代的舊友寫《奧林匹亞科學院頌詞》,緬懷青年時代的生活。5月16日給受迫害的教師弗勞恩格拉斯寫回信,號召美國知識分子起來堅決抵抗法西斯迫害,引起巨大反響。為經念玻恩退休,發(fā)表關于量子力學解釋的論文,由此引起兩人之間的激烈爭論。發(fā)表《〈空間概念〉序》。1954年3月,75歲生日,通過“爭取公民自由非常委員會”,號召美國人民起來同法西斯勢力作斗爭。3月被美國參議員麥卡錫公開斥責為“美國的敵人”。5月發(fā)表聲明,抗議對奧本海默的政治迫害。秋因患溶血性貧血癥臥床數日。11月18日,在《記者》雜志上發(fā)表聲明,不愿在美國做科學家,而寧愿做一個工匠或小販。完成《非對稱的相對論性理論》。1955年2—4月同羅素通信討論和平宣言問題,4月11日在宣言上簽名。3月寫《自述片斷》,回憶青年時代的學習和科學探索的道路。3月15日摯友貝索逝世。4月3日同科恩談論關于科學史等問題。4月5日駁斥美國法西斯分子給他扣上“顛覆分子”帽子。4月13日在草擬一篇電視講話稿時發(fā)生嚴重腹痛,后診斷為動脈出血。4月15日進普林斯頓醫(yī)院。4月18日1時25分在醫(yī)院逝世。當日16時遺體在特倫頓火化。遵照其遺囑,骨灰被秘密保存,不發(fā)訃告,不舉行公開葬儀,不做墳墓,不立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