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教輔大學教輔人文科學導論

人文科學導論

人文科學導論

定 價:¥15.80

作 者: 尤西林著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
標 簽: 人文科學

ISBN: 9787040114249 出版時間: 2003-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3cm 頁數: 202 字數:  

內容簡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人文科學導論》是國內第一部原理性的人文科學概論著作,它提供了人文科學的起源與現代性發(fā)展的關系、人文科學的對象與方法觀等系統(tǒng)的學理。人文科學不僅為人文學科提供原理,而且為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提供價值觀背景與動力學機制的解釋,同時它還對作為社會思潮的人文精神與更為普遍的日常生活提供基本的指導。人文科學的重要性在21世紀已空前突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人文科學導論》因而是文理各科研究生與本科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必要教科書。此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人文科學導論》作為對人文科學這一前沿論域探討的學術專著,不僅包含有諸多新意闡發(fā),而且較多地綜合了有關學術的最新成果,因而又具有科研參考與文化修養(yǎng)的閱讀價值。

作者簡介

暫缺《人文科學導論》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導言
第一章 人文學科:歷史與現狀
第一節(jié) 古典人文學科
一、古希臘羅馬“七藝”
1.“humanitas”及其希臘辭源“paideia”
2.“七藝”
二、中國先秦“六藝”
1.士、君子與成人之教
2.“六藝”
第二節(jié) 近現代學科分化與自然科學范型的確立
一、近現代學科分化與近代科學的起源
1.社會歷史背景
2.近代科學的起源及其文化觀念前提
二、以自然科學為范型的近現代科學觀
1.自然科學范型
2.自然科學范型的學科推廣
第三節(jié) 唯科學主義及其現代危機
一、科學、科學精神、唯科學主義
1.科學
2.科學精神
3.唯科學主義
二、唯科學主義與現代危機
1.自然生態(tài)危機
2.社會倫理危機
3.人性危機
第四節(jié) 人文科學與現代性
一、現代、現代化、現代主義、現代性
1.現代
2.現代化
3.現代主義
4.現代性
二、人文主義思潮的現代興起
1.文藝復興運動
2.18世紀啟蒙主義的分裂與現代人文主義的起源
3.18~19世紀歐洲浪漫主義
4.社會主義人道主義
5.工業(yè)藝術運動與技術設計的當代興起
6.20世紀馬克思人文主義學派及其現代批判思潮運動
7.自然生態(tài)思想
8.人本主義管理模式的興起
9.注重自我個性的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運動
10.20世紀中國現代化轉型中的人文主義思潮
11.現代物理學革命與現代自然科學的人文規(guī)范呼聲
三、中國古典人文精神的現代闡釋
1.中國古典“人文”辭源
2.以人文修養(yǎng)為方向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
3.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人文主義特性的現代性定位
四、人文科學的現代建構
1.作為古典學的人文學科及其現代性
2.作為藝術(Arts)的人文學科
3.作為通識教育(GeneralEducation)的人文學科
4.作為“自由之藝”(LiberalAns)的人文學科
5.人文科學的現代建構
第二章 人文科學的對象
第一節(jié) 人文對象與科學對象
一、人文對象與科學對象相區(qū)分的現代性
1.學科對象的區(qū)分是現代分化性的體現
2.人文對象是相對于自然一社會科學對象的區(qū)分性概念
3.人文對象與科學對象相區(qū)分的局限性
二、主體與客體
1.主一客體是人文科學與自然一社會科學對象區(qū)分的基點
2.主體觀念的現代演化
三、人文主體與歷史
1.作為生命尺度的時間
2.現代時間的歷史信念
3.人文主體性與現代時間的沖突
四、人文主體與個性
1.個性與原子
2.個性與現代性
3.積淀與突破
第二節(jié) 人文理想
一、人文主體的理想性
1.人理念地感知外界
2.人文主體的價值取向性
3.人文主體的信仰性
二、全面發(fā)展的人:人文理想的現代形態(tài)
1.人文理想的歷史性
2.“全面發(fā)展的人”與現代性矛盾
三、馬克思人文理想與現代性
1.作為人文理想范型的“美的規(guī)律”的勞動
2.“全面發(fā)展的人”與馬克思歷史辯證法
第三節(jié) 人文意義
一、人文主體與對象化的含義世界
1.人文主體與對象化
2.含義世界
二、涵義與意義
1.涵義
2.意義
第三章 人文科學方法觀
第一節(jié) 人文科學方法觀特性
一、方法論與近現代科學
1.方法論在近現代科學中的突出地位
2.近現代科學方法論的性質
二、人文科學方法觀特性
1.人文科學方法觀的性質
2.人文科學方法觀的若干特點
第二節(jié) 人文科學方法觀的若干代表性形態(tài)
一、理解
二、直覺
三、智慧
四、描述
五、個案性
1.不同于例證的個案
2.作為個案教學的經典導讀
第四章 人文科學與教育學
第一節(jié) 素質教育的人文本質
一、素質概念
1.素質的人文主體性
2.素質的不同層次
二、人文素質教育與知識經濟時代
1.知識經濟與教育
2.知識教育與素質教育
第二節(jié) 現代社會中的人文教育
一、現代家庭教育的人文特性
二、義務制教育的人文特性
三、通識教育的人文特性
1.通識教育的現代性背景及其人文特性
2.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
四、現代自由之藝
五、美育
六、德育
第三節(jié) 大學(university)理念
一、大學理念與現代性批判
二、大學的起源與信仰教化的現代演化
1.近現代城市及其精神信仰空間的需求
2.修道院與經院哲學
3.行會與現代性社會功能的分化
三、大學人文精神及其社會功能
1.大學知識的特性
2.大學知識分子的含義
四、書院(coIlege)的現代功能
第四節(jié) 師范教育的人文學科特性
一、師范教育的特質
1.關于“師范性”
2.師范教育目標的人文性質
二、師范教育的人文精神
第五章 人文社會觀
第一節(jié) 人文科學社會觀的內涵與特性
一、區(qū)別于社會科學的人文科學社會觀
二、人文科學社會觀的現代性批判背景
第二節(jié) 家園與思鄉(xiāng)(Nostalgia)
一、“無家可歸”(Homeles8ness)的現代內涵
1.家庭倫理的現代危機
2.全球化與本土文化的衰落
3.自然生態(tài)危機與故鄉(xiāng)的消失
4.私人心理與直接體驗的隔膜
二、思鄉(xiāng)與詩意棲居
1.思鄉(xiāng)社會思潮運動
2.詩意棲居
第三節(jié) 人文精神團契
一、團契的現代演變
1.共同體與社會
2.現代社會團契的基礎
二、現代精神團契的困境與前景
1.現代精神團契的困境
2.現代精神團契的人文性
3.人文精神團契形態(tài)及其前景
第四節(jié) 自我與他人
一、主體性與相互主體性
1.主體性的現代困境
2.相互主體性
二、交往理論
1.交往的現代意義
2.交往的現代性前提
三、“我一你”
1.“我一你”與“我一它”
2.“我一你”與“仁”
四、“天下”社會觀
1.國家與社會
2.有別于國家的“天下”
五、獨立人格與公共精神
1.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
2.信念倫理與責任倫理
3.積極自由與消極自由
4.公德與私德
六、人文知識分子
1.作為知識分子始祖原型的巫
2.現代社會的兩類知識分子
3.闡釋并守護意義的人
4.人文知識分子的社會屬性
第六章 人文自然觀
第一節(jié) 人文觀與自然觀
一、自然觀在人文科學中的地位
結語與展望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將是同一門科學
附“人文學科”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