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和《漂亮朋友》作為十九世紀后期法國現(xiàn)實主義的力作,流傳于世已有一百年之久,它們的作者,是享有“短篇小說之王”盛譽的莫泊桑?!兑簧罚?883)是莫泊桑對長篇小說的初次嘗試,這部小說試圖通過一個女子平凡而辛酸的身世來剖析和探索人生。主人公約娜屬于那種心地單純、溫柔善良的女性典型,既無狂暴的激情,也沒有過分的欲望,她的全部追求,不過是成為一個幸福的妻子,一個幸福的母親。然而丈夫欺騙她,兒子拋棄她,她被兒子榨干了全部財產,不得不賣掉心愛的白楊山莊,和老使女一起節(jié)儉度日。約娜受到這一連串打擊,已經心力交瘁,虛弱不堪,這時兒子的女人死了,他把剛出世的嬰兒交給了老母親,約娜滿心喜悅,感到生活又有了生氣。故事平鋪直敘,絲毫沒有剪裁的痕跡,卻充分發(fā)揮了作者在“白描”技巧上的特長,使小說達到了“以單純的真實來感動人心”的藝術效果。加之作者善于運用富有鄉(xiāng)土味的優(yōu)美散文,展示他最熟悉的諾曼底傍海村莊的迷人景色和人情風俗,更增添了小說的魅力。《漂亮朋友》基本上沿用《一生》的藝術手法,但比《一生》具有廣闊得多的社會內容和深刻得多的現(xiàn)實意義。這是一部有直接針對性的、政治性很強的作品。小說通過一個無恥之徒的飛黃騰達,揭露了第三共和國時期法國政界人物的丑惡嘴臉,并把批判的矛頭直接指向了當時法國的金融寡頭政治和殖民主義戰(zhàn)爭政策。小說通過種種生動具體的細節(jié),無可辯駁地表明了法國當時的決策者不過是一小撮金融資本家,議會、內閣、新聞機構只是他們的工具;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殖民主義戰(zhàn)爭的直接受惠者,僅僅是那些掌握股票、債券的金融大亨,報紙上所有那些“愛國”高調,無非是為大亨們的錢袋服務而已。正當法國社會上殖民主義思潮泛濫,“愛國”高調甚囂塵上之際,莫泊桑居然敢于公開揭露報界宣傳“愛國”的真象,這不僅需要敏銳的觀察力,而且需要相當大的勇氣。正如拉法格所指出的,莫泊桑是當時的作家中“敢于揭開帷幕的一角,暴露巴黎資產階級報界的貪污和無恥”①的唯一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