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錄
緒 論
第1章 基本建設和設計
1.1 基本建設簡述
1.1.1 基本建設的概念及其程序
1.1.2 按基本建設程序展開的工作項目
1.1.3 對實踐基本建設程序的認識
1.2 設計部門的工作
1.2.1 工作范圍
1.2.2 可行性研究報告和設計工作的編制程序
1.3 可行性研究
1.4 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內容
1.4.1 總論
1.4.2 產品方案和建設規(guī)模
1.4.3 原料、輔助材料
1.4.4 生產工藝與設備
1.4.5 建廠條件與廠址方案
1.4.6 工程技術方案
1.4.7 環(huán)境保護
1.4.8 管理體制與定員
1.4.9 項目實施規(guī)劃
1.4.10 項目的經濟評價
1.5 初步設計的編制
1.6 施工圖設計
第2章 廠址選擇和總平面布置
2.1 廠址選擇
2.1.1 廠址選擇的原則
2.1.2 廠址選擇的條件
2.1.3 廠址選擇的步驟
2.1.4 廠址方案比較及確定
2.1.5 選廠報告
2.1.6 風向、風頻和城市工業(yè)區(qū)的配置
2.2 總平面布置
2.2.1 設計總平面布置應考慮的因素
2.2.2 鋸齒形有窗廠房的方位
2.2.3 風向、風頻和總平面布置
2.2.4 建筑物、構筑物的布置
2.2.5 建筑物之間距及廠內道路
2.2.6 廠區(qū)豎向布置
2.2.7 廠內其他設施的布置
2.2.8 技術經濟指標
2.2.9 總平面布置圖例
第3章 廠房型式及屋柱網參數
3.1 概述
3.2 廠房型式簡介
3.2.1 單層鋸齒形廠房
3.2.2 無窗廠房
3.2.3 多層廠房
3.3 屋柱網參數
3.4 廠房高度
第4章 產品方案 產品種類和原料選配
4.1 確定產品方案的因素
4.2 產品種類及其技術條件
4.2.1 織物種類
4.2.2 織物的技術條件
4.3 織物對成紗質量的要求
4.4 紗線種類和原料選配
4.4.1 原棉選配
4.4.2 化纖選配
第5章 工藝流程和機器選擇
5.1 紡紗工藝流程
5.1.1 開清棉工序
5.1.2 梳棉、并條、粗紗、細紗工序
5.1.3 后加工工序
5.1.4 紡紗工藝流程舉例
5.2 織布工藝流程
5.2.1 棉織物工藝流程的特點
5..2.2 織布工藝流程舉例
5.3 紡部機器設備的選擇
5.3.1 機器設備的選型
5.3.2 紡部機器的主要規(guī)格
5.4 織部機器設備的選擇
5.4.1 機器設備選擇與配套
5.4.2 織部機器的主要規(guī)格
第6章 紡部工藝參數和機器配備
6.1 概述
6.2 紡部工藝參數
6.2.1 特數、并合數和牽伸倍數的選擇
6.2.2 特數、牽伸倍數和并合數的關系
6.2.3 不同類型纖維條混和的混比關系
6.2.4 頭道混并條牽伸倍數(Eh)的計算
6.2.5 捻系數的選擇
6.2.6 捻系數和捻度
6.2.7 紡部機器速度
6.2.8 滌/棉(65/35)J13×2經線計算舉例
6.3 紡部機器配備計算
6.3.1 理論生產量
6.3.2 時間效率與計劃停臺率
6.3.3 定額生產量
6.3.4 細紗總生產量
6.3.5 各工序總生產量和消耗率
6.3.6 定額、計算和配備機器臺數
6.4 紗錠分配
6.5 用料量和制成率
6.5.1 用料量
6.5.2 用料量計算
6.5.3 落棉率與制成率
6.5.4 滌/棉(65/35)混紡紗用料量舉例
第7章 織部工藝參數及機器配備
7.1 概述
7.2 織部工藝參數
7.2.1 卷裝計算
7.2.2 織物幅寬和織軸盤片間距
7.2.3 總經根數及整經根數
7.2.4 漿料的選擇和配合
7.2.5 經停片、綜和鋼筘
7.3 織制白坯織物的機器配備計算
7.3.1 概述
7.3.2 時間效率及計劃停臺率
7.3.3 回絲率、伸長率和加放率
7.3.4 棉織廠機器配備的計算公式
第8章 車間布置和機器排列
8.1 車間布置
8.1.1 生產車間布置的基本要點
8.1.2 生產廠房周圍的附屬房屋布置概況
8.2 紡織機器排列原則
8.3 紡部各車間機器排列
8.3.1 開清棉車間
8.3.2 梳并粗車間
8.3.3 精梳車間
8.3.4 細紗車間
8.3.5 轉杯紡車間
8.3.6 筒并捻車間
8.3.7 搖成車間
8.4 織部各車間機器排列
8.4.1 絡整車間
8.4.2 漿紗車間
8.4.3 穿經車間
8.4.4 卷緯車間及熱定捻室
8.4.5 織布車間
8.4.6 整理車間
8.4.7 經緯紗室
8.4.8 調漿間
8.5 附屬房屋布置
8.5.1 紡部生產附房的設置要求及面積
8.5.2 織部生產附房的設置要求及面積
8.6 工藝施工圖
8.6.1 工藝施工圖的范圍
8.6.2 工藝施工圖要達到的要求
8.6.3 工藝施工圖的畫法、深度及圖例
第9章 色織廠設計概要
9.1 概述
9.2 色織廠在工藝及用紗量計算時應用的一些公式
9.2.1 工藝設計中應用的一些公式
9.2.2 色織用紗量計算
9.3 色織工場的輔助生產房屋
9.4 色織工場主要工種勞動定額
第10章 技術改造
10.1 概述
10.2 企業(yè)在規(guī)劃技術改造時應考慮之點
10.3 技術改造的范圍
10.4 技術改造時應遵守的幾條原則性意見
10.5 技術改造的項目管理
10.5.1 規(guī)劃和計劃
10.5.2 審批和實施
10.5.3 編制文件
10.6 老廠技術改造的內容
10.6.1 技術改造的分類和主輔機的改造簡況
10.6.2 產品方案的調整
10.6.3 工藝流程的改進
10.6.4 主機設備的改造
10.6.5 車間和機器的重新布置
10.6.6 改造特征和廠房翻、遷建的條件
10.6.7 輔助設施的改造
第11章 其它專業(yè)設計基礎知識
11.1 廠內運輸
11.1.1 概述
11.1.2 車間內地推運輸車輛
11.1.3 車間內吊軌運輸設備
11.1.4 運輸工具的配備、物料流程及活動面分析
11.1.5 車間外運輸
11.2 建筑、結構
11.2.1 建筑、結構設計的任務和內容
11.2.2 生產車間平面布置
11.2.3 空調室 變電所等建筑設計要點
11.2.4 辦公室和生活室設計
11.2.5 生產廠房建筑構造
11.2.6 車間內部環(huán)境設計
11.2.7 建筑防火
11.3 空氣調節(jié)
11.2.1 空氣調節(jié)的任務
11.3.2 空調室型式簡介
11.3.3 空調室設計
11.3.4 送風、回風系統(tǒng)的設計
11.3.5 無窗廠房及多層廠房的空調設計特點
11.3.6 采暖
11.4 除塵
11.4.1 棉塵的來源及危害
11.4.2 除塵系統(tǒng)及設備
11.4.3 車間除塵設計
11.5 電氣
11.5.1 變配電
11.5.2 動力
11.5.3 照明
11.5.4 接地與防雷
11.5.5 棉紡織廠高低壓供電系統(tǒng)
11.6 給水和排水
11.6.1 水源
11.6.2 給水
11.6.3 噴水織機的供水
11.6.4 消防給水
11.6.5 排水
11.7 制冷
11.8 供熱
11.8.1 概述
11.8.2 鍋爐房
11.8.3 熱力站
11.9 倉儲
11.9.1 原料、成品及廢棉倉庫
11.9.2 機物料倉庫
第12章 勞動定員
12.1 勞動定員的意義和目的
12.2 勞動定員的編制
12.2.1 勞動定員的組成
12.2.2 勞動定員的具體編制
第13章 工程建設概預算及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13.1 工程建設概預算
13.1.1 工程建設概預算的編制和作用
13.1.2 概、預算文件的組成和內容
13.2 棉紡織廠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第14章 工藝計算及機器排列圖舉例
14.1 棉紡工場機器配備及排列圖舉例
14.1.1 紡部產品及規(guī)模
14.1.2 滌棉細布用紗量
14.1.3 紡紗工藝流程—— 以J13×J13滌棉紗為例
14.1.4 紡部機器配備計算(以J13×13為例)
14.1.5 棉紡工場機器配備及機器排列圖
14.2 棉織工廠機器配備及排列圖舉例
14.2.1 織廠機器配備計算
14.2.2 棉織工廠機器配備及機器排列圖
第15章 若干國外新型紡織設備簡介
15.1 紡紗
15.1.1 開清棉至梳棉聯合機組的流程舉例
15.1.2 開清棉設備
15.1.3 精梳準備至精梳的工藝流程
15.1.4 精梳準備機械及精梳機
15.1.5 并條機和粗紗機
15.1.6 細紗機
15.1.7 自動絡筒機
15.2 織造
15.2.1 整經機
15.2.2 漿紗機及漿絲機
15.2.3 并軸機
15.2.4 自動分經絲(分絞)機、穿綜機及插筘機
15.2.5 劍桿織機
15.2.6 片棱織機
15.2.7 噴氣織機
15.2.8 噴水織機
15.2.9 烘干機及其它噴水織機輔助設備
15.2.10 花式捻線機
附錄I 半自動棉紡廠簡介
附錄Ⅱ 工業(yè)經濟中若干名詞的解釋及例子
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