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臟細胞電生理學
1.1 心肌細胞及其膜電位
1.2 心肌細胞各離子電流
1.3 心肌細胞內游離鈣
1.4 間隙連接
1.5 心臟電生理基本特征
1.6 心律失常的電生理機制
2.臨床電生理學檢查與希氏柬電圖
2.1 設備
2.2 希氏束電圖
2.3 常規(guī)電生理檢查
2.4 心臟對心房期外刺激的傳導類型
2.5 增速調搏
2.6 房室傳導的裂隙現(xiàn)象
2.7 電生理檢查的適應癥
2.8 電生理檢查室的急救工作
3.房性心律失常
3.1 房性早搏及心動過速
3.2 心房撲動
3.3 心房纖顫
4.病竇綜合征
4.1 概論
4.2 臨床特點
4.3 竇房結功能檢查
4.4 竇房結電圖的應用
4.5 直立傾斜試驗
4.6 小結
5.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5.1 室上性心動過速的起源部位及機制的心電圖診斷
5.2 電生理學檢查
5.3 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
5.4 隱匿性附加束引起的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5.5 竇結折返性心動過速
5.6 心房內折返性心動過速
5.7 折返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治療原則
6.窒性心動過速
6.1 慢性持續(xù)性室性心動過速的臨床診斷
6.2 心電圖鑒別寬QRs心動過速
6.3 電生理學檢查
6.4 臨床類型及其機制
6.5 心室纖顫及易損性
7.房宣及室內傳導阻滯
7.1 房室傳導阻滯的分型
7.2 房室傳導阻滯的電生理學診斷
7.3 陣發(fā)性房室傳導阻滯的電生理學機制
7.4 室內傳導障礙
8.暈厥
8.1 病因
8.2 病理生理學
8.3 臨床診斷
8.4 治療及預防
9.預激綜合征
9.1 W—P—W綜合征的體表心電圖及其分型
9.2 電生理學特點
9.3 W—P—W綜合征與心動過速
9.4 治療原則
9.5 L—G—L綜合征
10.抗心律失常的藥物
1O.1 藥物分類
10.2 各類藥物的主要作用機制
10.3 常用藥物
10.4 抗心律失常藥物引起的心律失常
11.人工心臟起搏術
11.1 人工心臟起搏的基本概念
11.2 起搏器的類型及編碼
11.3 永久起搏器的埋藏技術
11.4 埋藏起搏器的隨診及并發(fā)癥
11.5 永久起搏的適應癥
11.6 如何選擇起搏器
11.7 起搏心電圖
11.8 頻率應答型心臟起搏器的現(xiàn)狀及未來
12.心律失常的導管消融治療
12.1 導管消融術
12.2 預激綜合征的消融治療
12.3 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的消融
12.4 室性心動過速的消融治療
12.5 房性心動過速的消融治療
12.6 心房撲動和心房纖顫的消融治療
12.7 化學消融治療
12.8 消融治療的并發(f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