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書是我國古籍的重要組成部分。最早的一批子書產生在春秋末到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中,其中不少是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珍貴結晶。秦漢以后的整個封建社會中,還有不少思想家和學者寫過類似的著作,其中也不乏清秀的作品。新編諸子集成收入先秦到唐五代的子書,著重選收興哲學、思想史的研究關系較密切的。個別不屬於子部的書如班固的白虎通義,因興哲學、思想史的研究關系較密切,也擬選入(用清陳立疏證)。全書將分兩輯出版。第一輯所收子收興舊本諸子集成略同,是一般研究者經常要閱讀或查考的書。每一種都選擇到目前為止較好的注釋本。極少數(shù)尚無注釋本的,別行注釋。有的書兼收數(shù)種各具優(yōu)長的注本。第二輯收集第一輯之外的其他子書。其中大部分沒有現(xiàn)成注本,凡有必要進行注釋的,應加注釋;其余的選擇較好的現(xiàn)成輯本,有的要進行補輯或重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