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我發(fā)現
1.1 自主
1.1.1 女人形象在變化
1.1.2 同居
1.1.3 職業(yè)
1.1.4 性
1.2 什么是父權制
1.2.1 有經驗的父權制
1.2.2 父權制分析
1.2.3 父權制與神學
1.2.4 男人景觀
1.3 被遺忘的女神
1.3.1 女人的歷史
1.3.2 女性文化的足跡
1.3.3 女性社會
1.3.4 今日女神
1.3.5 母權制研究會帶來什么?
2 批判神學
2.1 女性主義神學
2.1.1 解放神學模式
2.1.2 女人們的經驗
2.1.3 個體存在
2.1.4 行動與反省
2.2 《圣經》與女性的自我意識
2.2.1 《圣經》與女性運動
2.2.2 耶穌運動
2.2.3 父權制的編纂
2.2.4 父權制的接受
2.2.5 父權制的解釋與傳譯
2.3 上帝——我們的母親
2.3.1 擺脫父親
2.3.2 尋找真正的母親
2.3.3 智慧
2.3.4 舍金納與女圣靈
2.3.5 非父權制的父辛
2.4 母權制的亞文化群
2.4.1 歷史的背面
2.4.2 無文字記載的傳統(tǒng)
2.4.3 女人與蛇
2.4.4 基督教中被遺忘的女神
3 重新辨認耶穌與女人們的故事
3.1 女人們的耶穌
3.1.1 女性主義基督學?
3.1.2 女人們的主動
3.1.3 感官性
3.1.4 平行性
附論:作王的基督
3.2 相互性
3.2.1 女人們發(fā)現相互性
3.2.2 積極與消極的相互性
3.2.3 對自主與發(fā)展的干擾
3.2.4 男性神學
3.2.5 充滿活力的關系
3.3 自愛
3.3.1 稱義和承納
3.3.2 我善良
3.3.3 我完整
3.3.4 我漂亮
3.4 父權制的愛與母權制的愛
3.4.1 索菲婭之愛
3.4.2 愛的父權制
3.4.3 從愛上帝到上帝之愛
3.4.4 不顧一切之愛的喪失
3.4.5 父權式的愛的教育學
3.5 女性模式
3.5.1 三位一體
3.5.2 亞拿、馬利亞和圣嬰耶穌
3.5.3 三個女人
3.5.4 異教的來歷
3.5.5 馬利亞與不可分割的姐妹之情
結尾時的想法:《圣經》與女圣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