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燒于我國唐代的青花瓷器,清新雅麗,質樸純真,最能代表中華民族含蓄內向的審美時尚,素有“國瓷”之譽。元末明初,隨著明帝國海外市場的開拓,深受西域國家和人民喜愛的青花瓷器一躍而起,成為景德鎮(zhèn)彩瓷生產的主流,由此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瓷業(yè)史上產量最高、應用最廣,最博大也最平實的釉下彩品種。它的上品御用于皇室宮廷,祭壇廟宇;中高檔產品進八文人墨客達官顯貴之家;下品遍及窮鄉(xiāng)僻壤服務于尋常百姓之家。對內通行全國上下,對外行銷世界各地,上至天子下及庶人,雅俗共賞,“無貴賤通用之”。綜觀青花瓷器近千年的燒造歷史,明代永宣兩朝(1402—1436年)的30余年里燒造的青花瓷器堪稱一流,它那異域風格的造型、濃重明艷的呈色、超凡脫俗的紋飾“發(fā)曠古之未有,開一代之奇葩”,雋永雅麗,豪邁雄奇,早已穿越了地域與民族的界限而為全世界的古瓷愛好者所癡迷。可以說,永宣青花瓷代表了青花瓷制作的最高水平,它既不同于元青花的熱烈奔放;又有別于中晚明青花的典雅稚拙;更不同于清前期青花的明艷華美,它所體現的審美層次崇高而神圣,具有深邃無邊的藝術底蘊。迄今為止,沒有哪一個朝代的青花瓷器能夠與之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