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少功小說創(chuàng)作的獨特性在哪里?他為當代小說創(chuàng)作提供了哪些新的因素?這是我們在閱讀韓少功的小說時一直思考的問題。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到目前為止,韓少功的小說文本所呈現出的意義是多方面的,從藝術思維到小說語言,從人物形象到表現手法……,他總是有著屬于自己的獨特個性,這種個性又是開放的,不斷吸納著世界文化范圍內所出現的文化與文學因素,使其個性變得更加豐富和具有活力。然而,在這變化中,我們也分明看到了他的“不變”的軌跡——這就是從《西望茅草地》、《月蘭》、《吳四老倌》、《遠方的樹》、《回聲》到《爸爸爸》、《女女女》、《歸去來》、《史遺三錄》再到《馬橋詞典》所展現出的藝術世界始終與鄉(xiāng)村民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他在與民間的對話中,不斷地豐富著自己對民間的理解,呈現出一個知識分子精神情懷的生成過程和對藝術的不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