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文明起源與歷史特性
二、古代宗教
三、人文思潮
四、春秋的思想世界
第一章占筮
一、春秋的龜卜
二、筮占的例子
三、《周易》之用
四、作為文本的卦爻辭
五、“不煩卜筮”
六、筮與德
第二章星象
一、天象之辨
二、占測的古代知識背景
三、春秋時期的星占
四、“天道遠,人道邇”的解釋
五、天與人的交感
第三章天道
一、天道之義
二、宇宙法則
三、陰陽與氣
四、史官的理性
第四章鬼神
一、神鬼的信仰
二、妖災精怪
三、“祀為貴神”
四、宗教想像
五、神話思維
第五章祭祀
一、誅祝焚巫
二、“吉兇由人”
三、先民后神
四、“不朽”的觀念
五、神譜的人化
第六章經典
一、作為引證的“諺曰”
二、“古人有言”
三、“前志有之”
四、仲虺、周任、史佚之志
五、“聞之曰”的記述
六、《詩》與《書》
七、引《書》
八、引《詩》
九、經典與經典化
第七章禮治
一、歌舞
二、賦詩
三、“禮”與“儀”
四、封建的隱患
五、宗法政治的解體
六、禮的政治化
七、禮治秩序與政治衰朽
八、從禮樂到禮政
第八章德政
一、務德
二、安民
三、寬政
四、治道
五、規(guī)諫
六、倫理
第九章德行
一、西周后期與春秋前期的德行觀念
二、“仁”的觀念與春秋時代的德目表
三、“忠”、“信”等德國
四、從“儀式倫理”到“德行倫理”
五、德行的類型
第十章君子
一、魯大夫的儒者氣象
二、晉大夫等的士君子之道
三、叔向之“義”
四、子產之“仁”
五、文化與道德的遺產
六、孔子的資源
后語
后記
參考書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