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騫(906-1991),字因,祖籍遼寧,十一歲以后隨愛定居北京,1926年畢業(yè)于北京崇實中學,隨即保送燕京大學,主修國文,畢業(yè)后曾任教于河北女子學院,燕京大學、東北大學、暨南大學等校。1948年應臺靜農之邀,赴臺灣任臺灣大學教授。其后曾數(shù)次渡海,赴香港、美國,執(zhí)教于耶魯大學、印地安納大學等校。退休后轉任臺灣東吳大學,輔仁研究所教授?!∴嶒q說識淵博,臺學嚴謹,其治學范圍以古典文學及文學有關的史學為主,兼及字畫碑帖的考證及古天文學等其他許多方面。其學術研究著作有《辛稼軒年譜》、《景午叢編》、《燕臺述學》、《陳簡齋年譜》、《陳后山年譜》等數(shù)十種,又長于舊體計詞創(chuàng)作,有《清晝堂詩集》十二卷行世,收錄其舊體詩11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