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波佩爾(Ernst Poppel),哲學博士、教授,于1940年生于波莫瑞(今屬波蘭)的施韋森城。他曾在弗萊堡學習文學、歷史和哲學,隨后在聯(lián)邦德國海軍服役兩年。1962年至1968年,他先后在因斯布魯克、弗萊堡和慕尼黑學習心理學和動物學,并于1968年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1974年,他在慕尼黑大學醫(yī)學院獲得感覺生理學教授資格,1976年,在因斯布魯克大學理學院獲心理學教授資格。1976年被慕尼黑大學聘為醫(yī)學心理學教授,1977年他任新成立的醫(yī)學心理系主任?,F(xiàn)任德國16個大研究中心之一的尤利希核研究中心董事會主要成員。此外,他還兼任聯(lián)邦科研部“神經生物/神經信息學、人工智能”研究委員會和德國科學研究協(xié)會成員。波佩爾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有:大腦信息處理與思維過程的時間結構、大腦受損后的功能恢復、剩余視覺功能的神經心?硌Х治?、深度麻状~刺碌男睦聿饈浴⑿睦磣饔玫娜罩芷詰?。克诳茖W出版物上發(fā)表了大量的學術論文,著述甚豐,其中1982年出版的《快樂與痛苦——人類經驗和行為的基礎》一書很受讀者歡迎。中國《科技日報》曾專門介紹了波佩爾教授的心理學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