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文化問題成了世人關心的重要問題之一,而中國傳統文化似乎又成為被關注的中心,引起了熱烈的討論,出現了所謂“文化熱”和“國學熱”。在這個過程中,學術界對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哲學進行反思,對古代典籍進行這樣或那樣的再詮釋,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F在,“弘揚優(yōu)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國人的共識。中國哲學是中國文化的核心。深入研究中國哲學,對于弘揚中華文化的優(yōu)秀傳統,抵制民族虛無主義,鍛煉人們的理論思維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綜合素質,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國哲學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概念、范疇和命題,構成了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區(qū)別于西方哲學和印度哲學,對人類文化史作出了有益的貢獻。中國哲學富于無神論和辯證思維的傳統。先秦哲學學派眾多,內容豐富,探討了十分廣泛的哲學問題,在同時期的世界哲學中,屬于少數較高形態(tài)的哲學之一。魏晉時期,學者們樂于“辨名析理”,其哲學體系更具有思辯性。宋明道學家們普遍重視“形而上”和“形而下”問題的討論,在吸取道家、佛教思想資料的基礎上,更深入廣泛地討論各種哲學問題,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哲學體系,開創(chuàng)了中國哲學發(fā)展的一個新時期。那種認為中國哲學缺乏理論形態(tài)的觀點,是不符合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