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2001年1月1日,21世紀第一縷曙光吐露之時,《21世紀經濟報道》誕生。它立足理性,在理性的基礎上追求公開、公平、公正。無法否認,我們正處在時代的轉折點上。在經歷了多年平穩(wěn)、循序漸進的改革之后,社會諸多結構性演變正在悄然卻劇烈地進行。成績有目共睹,問題不斷累積;社會前進的腳步從不停息,矛盾與沖突時隱時現(xiàn);開放的浪潮勢不可擋,改革的訴求如雷貫耳。在這個時刻,在這個前進與沖突的時刻,我們更加渴望理性。在這個時刻,在這個改革與開放的時刻,我們再一次醒悟百年前孫中山先生的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在這個時刻,在這個讓我們大膽發(fā)展和前進的時刻,如果依然沿襲一成不變的思路,如果依然擱置發(fā)展中的問題,惟一的結果就是,我們將再一次喪失跳躍的機會。在百年中國近代史上,這樣的機會我們已經喪失多次,它讓我們心痛,也讓我們猛然驚醒。在我們20多年的改革開放歷程中,有三個階段不能忘卻:一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改革開放基本國策;二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目標;三是目前正在進行的加入WTO戰(zhàn)略部署。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開放路程把我們置于飛躍的前臺。我們在感嘆設計者高瞻遠矚的同時,更應把握自己現(xiàn)在的機會。10年前中國證券市場的催生顯然是一個積極開放、抓住機會發(fā)展的典型例子。中國證券市場十余年的發(fā)展歷程給我們的啟迪是深刻的:其一,從設立證券市場的最初動機看,試探性因素居多;但是,十年之后,當中國上市公司市值已經達到國民生產總值一半的時候,我們已經不能忽略其中的分量?;仡櫸覀兊母母铮勺畛醯男⌒囊硪淼阶詈蟮拇髣菟?,大致相類。其二,從證券市場的最初設置看,國情特色一直是重中之重,國際規(guī)范則次之。許多改革故事莫不如此。但是我們不得不正視,如果我們堅信“發(fā)展是硬道理”,國際規(guī)范顯然是下一階段的“石頭”,而且,國際規(guī)范的透明性要求我們必須“抱著石頭”過河。當然,應用國際規(guī)范,我們要注意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其三,在開放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把握我們固有的文化與國際接軌時難免的對抗與沖突。在一個開放的環(huán)境中,我們需要的不僅是兼容并包的勇氣,更需要實實在在的行為;對抗的成本,或者半開放的成本,遠比整體開放來得高昂。面對急劇變化的社會秩序,面對風云變幻的經濟形勢,作為媒體,我們難以逃離社會責任感,我們難以脫離理性判斷。我們將一如...[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