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文學》以不息的長河為比喻,形象勾勒出西班牙文學演化和發(fā)展的全景。公元10世紀,現代西班牙語的前身已由民間拉丁語脫胎而出,形成諸羅曼詞語的一支,以其為載體的口頭說唱藝術便同時在伊比利亞半島各地區(qū)涌現,猶如汩汩噴發(fā)的大河源頭。1120——1140年間,長篇史詩《熙德之歌》被加工付梓,標志著文人學士開始使用羅曼詞語參與文學創(chuàng)作。他們的活動恰似歡快奔流的淙淙小溪,不斷閃現出絢麗的浪花。其中最為光彩奪目的有智者國王阿勒豐索十世組織領導的古代典籍的移譯工作、伊塔高僧的《真愛集》、堂胡安.馬努埃勒的故事集《盧卡諾爾伯爵》以及當時的頂峰之作費爾南多.德.若哈斯的《拉纖女人》。至此,西班牙文學已經匯集成一條洶涌的大河,邁進它最豐饒輝煌的流域——黃金世紀。于是人類便有了以其不朽名著《堂吉訶德》而永垂史冊的塞萬提斯,有了任意鍛造語言的巴羅克巨匠貢果熱和克維多,有了天降怪杰、西班牙民族戲劇之父洛佩.德.維嘎。然而,在一陳澎湃呼嘯之后,這條大河疲憊了,它只是默默地蜿蜒流淌著,同時悄悄吸吮著兩岸的滋養(yǎng),準備來日重振雄風。果然,隨著沉寂的新古典主義的結束,河面上又再次漣漪迭起,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現代主義……爭相妍,西班牙文學在浪濤跌宕中尋覓和求索,雖經戰(zhàn)亂和暴政的催殘而百折不回,如同奔騰浩蕩的大川向著歷史的永恒滾滾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