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史叢書”總序 陳平原/1
劉師培文學觀的學術資源與論爭背景 王 風/1
一 從阮元到劉師培/1
二 章劉之爭(上)/6
三 章劉之爭(下)/12
四 從劉師培到周作人/19
黃侃《文心雕龍札記》的學術淵源 周勛初/32
一 《札記》產生的時代背景/32
二 文學觀念與師承的關系/34
三 對齊梁文學與《文選序》的不同評價/39
四 批判“褊隘者流”及陰陽剛柔之說/41
五 反對文以載道,提倡自然為文/43
六 學有本源與追本溯源/46
顧頡剛與現(xiàn)代民間文藝學 陳泳超/48
一“求真”與“致用”/48
二 《古史辨》與神話傳說研究/56
三 孟姜女故事研究/68
四 歌謠研究/74
朱東潤的學術道路 李祥年/86
一 特殊的學術背景/86
二 文史研究/91
三 傳記文學家的朱東潤/106
任中敏和他所建立的散曲學、唐代文藝學 王小盾 李昌集/122
一 近代散曲學的奠基人/123
二 唐代文藝學/133
三 任中敏的學術風格/142
羅根澤在三大學術領域中的開拓 周勛初/146
一 諸子學領域中的開拓/147
二 中國文學批評史領域中的開拓/154
三 中國文學史領域中的開拓/ 161
四 一點思考/ 165
戲劇史家周貽白 郭英德/172
一 從藝人到史家/173
二 發(fā)凡起例/179
三 本源與流變/185
四 民間與宮廷/]89
阿英與晚清通俗文藝研究 陳泳超/199
一 藏書與史料編寫/199
二 關于《晚清小說史》/203
三 對于其他通俗文藝的研究/208
唐圭璋詞學研究的體系、方法與貢獻 王兆鵬/214
一 詞體/215
二 詞作/218
三 詞人/228
四 詞史/230
五 詞論/231
六 詞學史/235
劉大杰文學史研究的成就和教訓 董乃斌/240
一 引言/240
二 創(chuàng)作和翻譯:早期的學術準備/244
三 現(xiàn)代性學術品格之養(yǎng)成/249
四 文學史撰著的一座豐碑/255
五 兩次基本向上的修改/261
六 學者的困厄呼喚學術的現(xiàn)代化/269
錢鐘書的文學研究和方法論 周振甫/278
一 錢鐘書論修辭/281
二 錢鐘書論創(chuàng)作 /285
三 錢鐘書論鑒賞 /299
四 錢鐘書方法論/308
詩性與理性的完美結合:林庚的古代文學研究 葛曉音/312
一 楚辭研究/315
二 唐詩研究/321
三 明清小說研究與中國文學史/327
程千帆的詩學研究 張伯偉/334
一 家學與師承/334
二 詩學研究方法/340
三 影響和地位/353
唐的現(xiàn)代文學研究 樊 駿經/361
一 走向學術研究的路/361
二 從搜集、整理文學史料人手/369
三 “要緊的是‘言之有物”’/374
四 “藝術感覺極好”/379
五 “史識”種種 /384
六 艱難的學術跋涉/390
批評家李長之 于天池/ 409
一 李長之對中國古典文學的批評/410
二 李長之對現(xiàn)當代文學的批評/423
三 魯迅批判及其他/434,
作為文學史家的王瑤 孫玉石/453
一 人生理想與學術觀念的最佳選擇 /453
二 文學史研究科學方法論的探索與實踐/457
三 現(xiàn)代文學史研究現(xiàn)代化的思考與追求/467
后記 陳平原/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