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虞龐氏世代居住在常熟西鄉(xiāng)塘橋,是個耕讀世家。至清乾隆年間,子孫繁衍,族以滋大,成為西鄉(xiāng)第一著姓。本書以龐薰琴這一關鍵人物上下連接,以龐氏家族為場景,通過展示上下幾代人的人生道路,包括理想抱負、事業(yè)成就、境遇命運、子弟教育、婚姻家庭等情況,沿著其家族發(fā)展的歷史足跡,串起的便是龐氏家族從傳統(tǒng)耕讀人家到官宦名門、再到現(xiàn)代藝術家庭的百年滄桑、盛衰榮辱,從而揭示出百年中國社會從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的嬗變歷程。可以說,在漫長的風雨歲月中,海虞龐氏見證了歷史,記錄了歷史,其本身的沉浮也構成一幅富有蒼茫之美的歷史畫卷。龐薰琹(1906—1985),我國著名繪畫藝術家、工藝美術家、工藝美術教育家。出生于江蘇常熟縣望仙橋龐宅。1921年考入上海震旦大學學醫(yī),課余學繪畫。1925年赴法國巴黎求學,后在敘利恩繪畫研究所、格朗特歇米歐爾研究所學習繪畫。1930年回國參加旭光畫會、苔蒙畫會,成為當時有進步傾向的新興美術啟蒙運動組織者之一。1932年在上海美專、新華藝專、昌明美術學校任教,發(fā)起成立美術社團“決瀾社”。1935年決瀾社解散。1936年后任教于北平藝專、四川省立藝專、華西大學、重慶中央大學、廣東省立藝專、中山大學。1949年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教授、繪畫系主任。1953年調至北京籌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56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建成,龐薰琹被任命為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1957年被打成右派。1979年恢復政治名譽,恢復高教級別。1983年舉辦建國以來第一次個人畫展。1985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