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真菌學研究歷史
第二章 真菌在生物中的界級地位
第三章 真菌一般性狀
一、真菌的營養(yǎng)體
二、真菌細胞結構
三、真菌的無性繁殖
四、真菌的有性生殖
五、真菌的單性生殖
六、真菌的準性生殖
七、真菌的生活史
八、真菌的遺傳變異
第四章 真菌分類系統
一、Bessey1950年采用的真菌分類體系
二、G.W.Martin1950年采用的真菌分類體系
三、Alexpoulos1952年采用的真菌分類體系
四、Alezopoulos1962年采用的分類體系
五、Ainsworth1966年采用的分類體系
六、Ainsworth1971年采用的分類體系
七、Edwards1976年采用的分類體系
八、Alexopoulos1979年采用的真菌分類體系
九、Margulis和Schwartz1982年采用的分類系統
十、真菌詞典(1983)第7版中的分類體系
十一、卡瓦尼和史密斯1991年采用的分類系統
十二 、Donald J.S.Barr.1992年的分類體系
十三、真菌詞典(1995)第8版的分類體系
第五章 植物病原真菌鑒定
一、病原物的分離、培養(yǎng)及菌種保存
二、病原物形態(tài)觀察
第二篇 各論
第六章 鞭毛菌亞門
一、營養(yǎng)體
二、無性繁殖
三、有性生殖
四、分類
第七章 鞭毛菌亞門
卵菌綱
(一)水霉目
(二)霜霉目
第八章 接合菌亞門
一、營養(yǎng)體
二、無性繁殖
三、有性生殖
四、分類
第九章 子囊菌亞門
一、營養(yǎng)體
二、無性繁殖
三、有性生殖
……
第十章 子囊菌亞門
第十一章 擔子菌亞門
第十二章 擔子菌亞門(二)冬孢菌綱、銹菌目
第十三章 擔子菌亞門(三)冬孢菌綱、黑粉菌目
第十四章 擔子菌亞門(四)層菌綱
第十五章 擔子菌亞門(五)腹菌綱
第十六章 半知菌亞門
第十七章 半知菌亞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