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小書收錄的36篇文章,是從1981-1994年間撰寫的文稿中篩選的。沒有注明出處的是首次發(fā)表,過去發(fā)表過的,有的在內容上作了修改和文字處理。就內容而論,大致可歸為三類。其中,民族理論類,主要是對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民族區(qū)域自治理論與實踐的闡述。對“民族間事實上的不平等”這一理論問題,筆者認為這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基本觀點,是列寧首先提出的。對斯大林關于民族定義的爭論等幾篇短文,是讀了報刊上的有關著述所作的提要,以為介紹。民族學類,主要是對民族學理論的來源、發(fā)展與中國化問題及對西方各民族學派與前蘇聯民族學理論的評述;其余幾篇,是有關畬族、都市民族和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的調查報告、研究和評述。民族史類,主要是對民族史與民族學兩門姐妹學科的聯系與區(qū)別、民族史研究如何為現實諸問題,闡明自己的見解。此外,民族自治地方的數目,因新建、徹銷等因,前后不一致,文中所列都是當年的統(tǒng)計數。據1995年底統(tǒng)計,全國民族自治地方共156個(5個自治區(qū),30個自治州,121個自治縣、旗),另有1322個民族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