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衣高三就曾轉學、逃學,與美術老師杜皮有越軌行為。父母不正常的婚姻生活,對她多少也有一些負面影響。后來無衣來到杜皮任職的美術學院就讀,與杜皮過起了同居生活。杜皮最終卻娶了系主任老封建的侄女,無衣則因生活態(tài)度不嚴肅,最后被勒令退學……文中,室友暴眼的放浪形骸,室長兩兩面針居然成了同班同學暴眼的二媽,大門學無建樹卻娶了位法國老婆……青春的躁動,成人的荒唐,竟然被一個年僅21歲的女生用行云流水般的筆觸描繪得惟妙惟肖,真實可感。這一幫“群居的甲蟲”,竟然就是我們熟視無睹 的同學玩伴,就是無數(shù)父母寄予厚望的男孩女孩。學校并非凈土,面對年輕人生理與心理的愈來愈早熟,面對經濟大潮沖擊下污泥濁水的泛起,年輕人的道德感與責任感的扭曲甚至喪失,不得不令人震驚,引人深思。這絕對不是社會時步的表征。那么,是社會進步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嗎?本書從一個側面揭示了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的必要與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