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的隨筆已經翻譯很多,光是《與風景對話》就出過四種譯本,從上述“文圖”關系考慮,似乎以最近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東山魁夷的世界”最令人滿意,其中插圖印刷相當精美。東山魁夷是日本當代著名風景畫家和散文家,本套書是他的詩文全集,并根據(jù)文字、裝飾的需要配以適當?shù)睦L畫作品,以深化意境,增加美感。作者簡介:東山魁夷:1908年7月生于橫濱。原名新吉,畫號魁夷。1931年畢業(yè)于東京美術學校。1934年留學德國,在柏林大學哲學系攻讀美術史。其早年繪畫作品《冬日三樂章》、《光昏》分別獲得1939年第一回日本畫院展一等獎和1956年日本藝術院獎。1969年獲文化勛章和每日藝術大獎。其代表作有1968年創(chuàng)作的《京洛一四季組畫》,及1975-1981年創(chuàng)作的《唐招提寺障壁畫》等。他還長于散文寫作,著有《東山魁夷文集》11卷。1950年展出的《路》這一作品,是我創(chuàng)作生涯中最重要時期的作品。當時我已經42歲,從某種意義上講也已經到了歷盡滄桑的終點??蓪嶋H上,這幅作品往往被收錄在我的作品集的第一頁上。就是說,在我的畫家生涯中《路》是相當早期的一幅作品。也可以說《路》是決定我從那以后前進方向的作品。當然,對于我的藝術具有如此重大意義的這幅作品,也決不是當時偶然產生的。它產生于之前我所經歷的種種人生體驗,并在此后成為我藝術創(chuàng)作的路標。回顧《路》這幅作品的產生,也許就是解析我的藝術創(chuàng)作的鑰匙吧。這次讀賣新聞出版局提議重走當年我所走過的道路,舊地重游,出一本書回顧我的藝術歷程。聽到這樣的一個出版計劃,正和我個人的意見一致,遂欣然同意了。從我的出生地橫濱,到度過少年時代的神戶,從祖先居住過的島嶼,到青春彷徨的甲信之山,從戰(zhàn)爭前后的顛沛流離,到對風景的領悟?;仡檻涯钆c悲傷交織的過去之路,特別是戰(zhàn)后悲慘的回憶,我不禁為之心痛??墒?,當我把無常的流離看作人生的證明,感受與自然的緊密聯(lián)系時的心靈的慰藉,以及得到這么多人善意的支持才艱難地從絕望的深淵攀登上來的經歷,至今我仍然無法忘懷。我再一次認識到,我的藝術原點就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