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共分十五章,由四大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為地籍、地籍管理、地籍測量的基本是論;第二部分為地籍調查,包括土地權屬、土地利用現狀、土地等級和建筑物的調查,地籍要至少的編號;第三部分為地籍測量,包括地籍控制測量、界址點測量、地籍圖的測繪、土地面積量算、數字地籍測繪;第四部分為與地籍測量有關的技術和方法,包括土地發(fā)割測量,“建筑施工測量”的主要目的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基于建筑物的基本狀況也昌地籍記載的內容)。有關地籍測量中常用儀器、實習和習題將在與本教材配套的實習習題中加以介紹。本教材的前續(xù)課程為普通測量學和攝影測量學,后續(xù)課程為土地管理、地籍管理、建設用地管理、土地利規(guī)劃、土地信息學及土地信息系統(tǒng)等。本教材可作為土地資源管理專來及其相關專業(yè)的本科教學用書,也可作為相關專科專業(yè)、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從總體上看,本教材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豐富了地籍測量的基本理論。書中對地籍、地籍調查、地籍測量及其相關的概念都作了較詳細的界定,澄清了一些模糊的認識。在原有理論的基礎上,拓寬了地籍的內涵,加強了土地及其附著物的內在聯(lián)系,完善了地籍測量的技術體系,以適應于我國土地管理事業(yè)和房地產管理事業(yè)的發(fā)展需求。2.構建了較完整的地籍測量技術體系。根據本書所述的地籍測量理論、技術和方法而建立的地籍是多用途的。作為地籍管理基礎的地籍測量技術嚴格按“多用途地籍的含義”來構建,充分體現地籍的完整性和連續(xù)性。3.本教材是理論與實踐的結晶。在收集大量資料和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我們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編寫的內容既要考慮到地籍測量的現狀,也要考慮到地籍測量的未來;既照顧了理論的完整性,也體現了我國土地、房地產和規(guī)劃的管理體制對地籍測量技術的需求,因而提出了“凡涉及土地及其附著物的權利的測量都可視為地籍測量”的觀點。4.體現了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在本教材中,介紹了GPS技術、數字測量技術在地籍測量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