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圍繞著以下三個問題對技術悲觀主義作了系統(tǒng)的思考。1.存在技術悲觀主義嗎?提出這個問題看似幼稚,但深究起來卻發(fā)現這是技術哲學理論研究視野中的一個盲點。因為在我們談論技術悲觀主義時,對它的本質、劃界標準、產生背景、價值功能等并不清楚。歷史地分析,技術悲觀主義古已有之。在古代,中國的老莊學派就把技術看做傷風敗俗的“奇技淫巧”、道德淪喪的罪魁禍手。近代西方浪漫主義學派的代表盧梭更是在技術造就人類文明取得輝煌成就的歡歌聲中,首先舉起了批判的大旗。自盧梭以后,對技術的批判就不曾停止過,而且技術越發(fā)展,對技術的批判和指責越強烈。特別是20世紀的人文主義、法蘭克福學派、存在主義,以及六七十年代興起的環(huán)境保護主義、羅馬俱樂部、后現代主義和相當一批科學家、技術專家乃至公眾等對技術批判的吶喊聲,一浪高過一浪。因為“技術正在變成全球性的力量,它開始染指于人類歷史的根基,而且正在向人類歷史注入極不穩(wěn)定的因素”。因此,技術悲觀主義作為一種否定性的技術觀,自始至終都存在于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之中,只不過由于人們的觀察角度不同、生活體驗不同、價值追求不同,而對技術的恐怖心理、批判程度表現不同。其極端表現便是徹底否定技術的作用,主張放棄技術,遠離現代文明,退回到原始的自然狀態(tài)。2.技術悲觀主義何以存在?技術悲觀主義的產生,既有技術自身的內在原因,也有社會、文化的背景。筆者認為,技術的自然屬性與其社會屬性是技術本身固有的、不可分割的兩種屬性,這兩種屬性在技術現代化和技術社會化的進程中不斷被放大和強化,從而走向了對立的兩極,導致了技術和社會(人性)的雙重異化,引起了技術決定論與技術中性論的紛爭、科技理性與人文價值的斷裂。筆者認為,技術悲觀主義的產生,除了技術應用的負面后果(人口爆炸、資源匱乏、環(huán)境污染、物種消失、核武器恐懼、貧富懸殊、戰(zhàn)爭不斷等)是其重要原因外,它還與技術手段的目的化、技術價值的負荷性、技術社會的自由喪失相關。3.技術悲觀主義有價值嗎?技術悲觀主義,作為一種人類的心理傾向,它是根植于人的潛意識深層的一種憂患意識;作為一種理性存在,它是一種否定性的思維方式;作為一種方法,它是技術理性批判的一種表現形式;作為一種社會思潮,它是技術兩重性內在矛盾的外部表現。技術悲觀主義的合理性,筆者認為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有可借鑒之處:第一,技術悲觀主義反映了主體的能動性、批判性和建構性。第二,技術悲觀主義揭示了技術化社會的內在缺陷。第三,技術悲觀主義在可持續(xù)發(fā)展理論形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