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糱r>家族在傳統中國社會中實為一種最基本的結構單元:于國家,它形成為一種深入的統治制度形式;于大眾,它構成了一種廣泛的生活組織形式。故自殷周至民國,家族勢力雖時遭貶抑,但家族的觀念意識和結構組織卻存續(xù)了三千余年。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雖然正式組織化的家族被清除殆盡,但非正式組織化的家族依然延續(xù)著其成長和發(fā)展的歷程。可見,一個具有如此頑強生命力的社會單元必有其契合中國社會結構的特質,厘清它的生長脈絡無疑有助于從一個新的角度深化我們對中國社會的結構性轉變的認識。<br>作為一項社會學實地研究的成果,本文在對河北省P縣的下冀村進行實地調查的基礎上,以該村第一大家族——惲家作為重點的考察對象,通過解析1949年以來與村落社區(qū)及家族密切相關的重大的社會生活事件,描述并解釋了家族行動的內容和特質及其對于家族的現實作用,進而結合當代中國社會變革,即經濟建設、政治運動和文化革新復合而成的劇烈變遷的宏闊背景,概括說明了家族的生長歷程和意義。<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