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過對張西平新著的評論來發(fā)揮作者本人有關中西文化傳播與文化轉型的見解。作者指出張著的最大特色在于使用雙向互動與文化轉型的眼光來描寫明末清初的中西文化交流,為學術界提供了一幅較為完整的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的全景圖,并且指明了該階段中西文化交流具有平等交流的性質,由此可以對以往研究傾向起糾偏作用。作者在文中指出:按照文化傳播學所闡述的一般規(guī)律,強勢文化必定向弱勢文化流動,以至于淹沒、取代弱勢文化,對這一觀點的認同使得許多學者認為任何文化交流不可能真正地具有平等性質,并推定文化傳播必然導致文化沖突,真正的會通與融合是不可能的;但若承認歷史上曾有過平等的文化交流,那么“水往低處流”就不再是文化傳播的鐵定規(guī)律,強勢文化取代弱勢文化也不再是文化傳播的通則。作者在文中還指出:在文化系統(tǒng)中,宗教與哲學同處于精神文化的核心層面??缥幕奈幕瘋鞑ビ袩o宗教與哲學層面的交流與融合,是判定文化傳播深入程度的標志之一。傳播方為了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會針對接受方的實際情況對其宗教哲學、思想作形式和內容上的調整和修飾,而接受方則會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對外來思想作翻譯、詮釋、再創(chuàng)造的工作,這種雙向的詮釋和創(chuàng)造活動,提供了精神文化融合的契機。在當今世界全球化的趨勢下,中華學人應當抱著攀登世界巔峰的崇高理想,抱著平穩(wěn)的心態(tài)去與西方學者進行平等的交流和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