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研究用顯微鏡技術
1.1 研究用顯微鏡的結構原理
1.2 研究用顯微鏡的光學系統(tǒng)
1.2.1 顯微鏡的基本光學參數
1.2.2 光學透鏡的像差
1.2.3 顯微鏡的光學系統(tǒng)
1.3 研究用顯微鏡的種類
1.3.1 明視場顯微鏡
l.3.2 暗視場顯微鏡
1.3.3 相差顯微鏡
1.3.4 微分干涉差顯微鏡
1.3.5 偏光顯微鏡
1.3.6 熒光顯微鏡
1.4 實驗
1.4.1 明視場顯微鏡的觀察方法
1.4.2 相差顯微鏡的觀察方法
1.4.3 熒光顯微鏡的觀察方法
1.4.4 DNA的光學顯微鏡結構觀察
1.4.5 淀粉粒的偏光顯微鏡觀察
1.4.6 顯微攝影技術
1.4.7 顯微圖像的自動分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二章 電子顯微術
2.1 透射電子顯微鏡
2.1.1 分辨能力和放大倍數
2.1.2 電子束及其形成
2.1.3 磁透鏡
2.1.4 圖像的反差形成原理
2.1.5 透射電子顯微鏡的儀器結構
2.1.6 透射電子顯微鏡的使用操作
2.2 掃描電子顯微鏡
2.2.1 電子與樣品的相互作用
2.2.2 掃描電子顯微鏡的成像原理
2.2.3 掃描電子顯微鏡的儀器結構
2.2.4 掃描電子顯微鏡的使用操作
2.3 X射線微區(qū)分析
2.3.1 X射線的產生及其特性
2.3.2 X射線的檢測
2.3.3 X射線微區(qū)分析的工作方法
2.3.4 X射線微區(qū)分析在生物學中的應用
2.4 掃描隧道顯微鏡
2.4.1 工作原理
2.4.2 在生命科學中的應用
2.5 電子顯微術在生命科學中的應用實例
2.5.1 用透射電鏡觀察超薄切片
2.5.2 不使用超薄切片的電鏡技術.
2.5.3 掃描電鏡的應用
思考題
參考文獻
附錄
第三章 超顯微結構制樣技術
3.1 超薄切片技術
3.1.1 取材
3.1.2 固定
3.1.3 漂洗與脫水
3.1.4 滲透、包埋與聚合
3.1.5 超薄切片
3.1.6 超薄切片的染色
3.2 實驗
3.2.1 F0rmvar支持膜的制備
3.2.2 動物樣品包埋塊的制備
3.2.3 植物樣品包埋塊的制備
3.2.4 超薄切片
3.2.5 超薄切片的染色
3.2.6 半薄切片的染色
3.3 負染色技術
3.3.1 常用的負染色液
3.3.2 染色方法
3.3.3 負染色應注意的問題
3.4 分子生物學電鏡制樣技術
3.4.1 核酸大分子電鏡制樣技術
……
第四章 超離心技術
第五章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
第六章 紅外分光光度法
第七章 熒光分光光度法
第八章 原子吸光譜分析法
第九章 掃描顯微分光光度法
第十章 氣相色譜技術
第十一章 高效液相色譜分離分析技術
第十二章 薄層色譜掃描儀
第十三章 PCR技術
第十四章 交變脈沖電場凝膠電泳
第十五章 蛋白質的研究技術
第十六章 色譜工作站和影像系統(tǒng)
第十七章 生物芯片
第十八章 毛細管電泳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