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說明《當代中國政府與行政》是一部較全面地介紹和研究中國政府的結構、關系以及實際運行狀況的專業(yè)教材,也是作者多年教學和科研成果的總結。本教材的特點是:第一,將靜態(tài)結構的介紹與動態(tài)關系的研究相結合。對當代中國政府靜態(tài)結構的描述是認識和了解中國政府的基礎。當代中國政府的靜態(tài)結構是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所確定的當代中國政府的基本權力結構關系和基本的政治與行政制度。從國家政體講,就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由它產生并監(jiān)督中央人民政府。中央和地方政府組成人員分別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并向其負責,受其監(jiān)督。從政黨制度上講,當代中國政府實行的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從政府決策領導體制來看,我國實行的是民主集中制度,即重大問題和重要政策的制定要由集體討論,在充分征求人民群眾和各方面意見的前提下,采取少數服從多數的方式進行決策,強調個人沒有超越集體和組織之上的權力。從中央和地方的關系來看,憲法所確定的單一制國家結構決定了我國中央和地方關系的基本框架。本書在對靜態(tài)結構加以介紹和描述的基礎上,注重對中國政府的實際運行過程和運行狀況進行分析,尤其是注重對影響政策制定與執(zhí)行的因素進行動態(tài)分析,如中國政府決策中實際決策權力由誰來控制,政策制定過程中信息的收集與信息的綜合過程,政策執(zhí)行過程中的障礙因素以及對執(zhí)行效果的影響,等等,力圖通過分析使讀者對中國政府的實際運行情況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第二,把歷史線索的回顧與對現實問題的研究相結合。當代中國政府經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確立我國基本的政治與社會制度這一發(fā)展過程。雖然在中國歷史的發(fā)展長河中這是一段還不算長的過程,但它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建立一個新中國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探索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的過程。因此,當代中國政府制度的確立既有歷史的繼承性,又突出地表現為開創(chuàng)性和探索性。我們只有把握住這一點才能夠更好地理解繼承與改革、創(chuàng)新的關系。同時,對現實的把握有助于我們對中國政府改革的意義和歷史作用有一個更清晰、更深刻的認識。第三,注意把對中國政府“實際怎樣”的介紹與中國政府“應當怎樣”的分析結合起來。我們在長期的教學和研究活動中發(fā)現,青年學生尤其是當代大學生,對中國政府的結構、關系以及實際的運行狀況了解甚少,甚至有些人連起碼的常識都缺乏,他們憑借僅有的支離破碎的知識,對中國政府的行為進行評價和分析,產生了種種認識上的偏差。這種情況很令我們憂慮。我們認為,只有在了解中國政府的實際和真實情況的基礎上,才能對其進行更深入的比較和分析,進而在總體上把握中國政府與行政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本書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對中國政府的基本概況進行介紹,后半部分重點對政府管理的各個方面,如人事、財政、經濟、法制、內政、外交、科學、教育等進行介紹與分析。由于政府管理范圍的廣泛性,有些方面的內容本教材不可能完全涵蓋。作者站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上,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對當代中國政府與行政這一難度較大的課題進行了初步的研究,由于作者水平和能力有限,本書中必然存在許多不足,還請同行們不吝賜教。本書是由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魏娜、吳愛明共同完成的,其中由魏娜提出全書的總體思路,并征求了有關專家的意見,在共同討論的基礎上確定了編排體例和寫作大綱。各章節(jié)的具體分工是:魏娜撰寫第一、二、三、六、七、八、十、十一、十四章;吳愛明撰寫第四、五、九、十二、十三章。作者2001年4月于中國人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