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律失常概論
第一節(jié) 緒論
第二節(jié) 心律失常的臨床表現(xiàn)
一、病史采集
二、癥狀
三、體格檢查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心臟電生理與心律失常的發(fā)生機制
第一節(jié) 心臟傳導系統(tǒng)結構與心肌細胞電生理
第二節(jié) 心律失常的發(fā)生機制與分類
一、心律失常的發(fā)生機制
二、心律失常的定義與分類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心律失常的診斷方法
第一節(jié) 心電圖
第二節(jié) 動態(tài)心電圖
第三節(jié) 經食管心房調搏
第四節(jié) 心內電生理檢查
第五節(jié) 心電向量圖
第六節(jié) 負荷心電圖
第七節(jié) 心室晚電位
第八節(jié) 監(jiān)測心電圖
第九節(jié) 體表電位標測圖
第十節(jié) 超聲心動圖
第十一節(jié) 頸動脈竇及血管迷走反射檢查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心律失常的治療方法
第一節(jié) 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
一、抗心律失常藥物的基本電生理作用
二、抗心律失常藥物的分類法
三、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治療目的
四、各類抗心律失常藥物的代表藥物
五、抗心律失常藥物的聯(lián)合應用
六、抗心律失常藥物的不良反應
第二節(jié) 心律失常的射頻電消融技術
一、概述
二、房室旁路的消融治療
三、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的消融治療
四、房撲的消融
五、房性心動過速的消融
六、房顫的消融治療
七、竇性心動過速的消融治療
八、室性心動過速的消融治療
第三節(jié) 心臟起搏器安置手術
一、心臟起搏器手術指征
二、起搏器類型的選擇
三、心臟起搏器安置手術
四、術后處理和隨訪
五、起搏器常用參數(shù)及其意義
六、心臟起搏器常見并發(fā)癥及處理
七、多腔心臟起搏的臨床應用
第四節(jié) 心臟直流電復律
一、直流電復律適應證與禁忌證
二、操作方法
三、直流電復律的并發(fā)癥及其處理
第五節(jié) 植入型心臟復律除顫器(ICD)
一、ICD發(fā)展簡史
二、ICD植入技術
三、ICD的工作步驟
四、ICD治療適應證
五、ICD對心臟性猝死的療效評價
六、ICD植入方法
七、ICD隨訪內容
八、ICD術后藥物治療
九、埋藏式心房復律除顫器(AtICD)
第六節(jié) 心律失常的外科治療
一、房顫的外科治療
二、房室旁路的外科手術治療
三、缺血性心臟病導致室速的外科手術治療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心律失常各論
第一節(jié) 竇性心動過速
一、竇性心動過速概述
二、竇性心動過速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三、竇性心動過速的治療
第二節(jié) 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
一、竇房結的解剖與生理
二、病竇綜合征的病因
三、病竇綜合征的臨床類型
四、病竇綜合征的臨床表現(xiàn)
五、病竇綜合征的心電圖表現(xiàn)
六、病竇綜合征的診斷
七、病竇綜合征的治療
八、急性竇房結功能不全
第三節(jié) 反射性暈厥
一、頸動脈竇過敏綜合征
二、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
第四節(jié) 期前收縮
一、室性期前收縮
二、房性期前收縮
三、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縮
四、竇性期前收縮
第五節(jié) 室上性心動過速
一、室上性心動過速的分類
二、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三、非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第六節(jié) 心房撲動
一、定義
二、病因
三、發(fā)生機理
四、分類
五、診斷和鑒別診斷
六、治療
第七節(jié) 心房顫動
一、病因
二、房顫的發(fā)生機理
三、房顫的臨床表現(xiàn)和預后
四、房顫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五、房顫的治療
第八節(jié) 室性心動過速
一、室性心動過速的病因與分類
二、室性心動過速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三、室性心動過速的治療
第九節(jié) 房室傳導阻滯
一、房室傳導阻滯的分層及發(fā)生原理
二、房室傳導阻滯的心電圖表現(xiàn)
三、房室傳導阻滯區(qū)域的心電圖定位診斷
四、房室傳導阻滯的治療
參考文獻
第六章 惡性心律失常與心臟驟停的處理
第一節(jié) 惡性心律失常
一、惡性心律失常的概念
二、惡性心律失常的診斷
三、惡性心律失常的治療
第二節(jié) 心室撲動與心室顫動
一、室撲與室顫的發(fā)生機理
二、室撲與室顫的病因
三、室撲與室顫的診斷
四、室撲與室顫的治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