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日本僑民與其他國家僑民相比,有其顯著的特點:其一,人數最眾,在上海開埠后的20年間,當西方英、美、法等國僑民涌入上海之時,上海還沒有常住的日本僑民,但到了民國初年,上海日本僑民數量之多已居全國僑民之首,占上海外國僑民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到日本侵占上海后的1942年,在上海的日本僑民數量已超過10萬,占上海外國僑民總數的三分之二。其二,居住集中。近代上海日本僑民絕大多數聚居于蘇州河北公共租界地區(qū),尤以虹口一帶更為密集,形成了以吳淞路和北四川路為經、兩路分支馬路為緯的一片“日本化”街市,充滿了日本鄉(xiāng)土情調。其三,就業(yè)面廣。據本世紀50年代調查,近代上海日本僑民除服務于當地的日本軍政特機關外,所從事的職業(yè),從金融工商、文化藝術、教育科技、醫(yī)藥衛(wèi)生、宗教神職到手工藝、娛樂服務等多達100余種,幾乎當時上海所有的行當都有日本僑民置身其間,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其四,團體組織多。由于日本民主筆固有特性,近代上海日本僑民聚居地的社會團體、居民組織甚多,有案可查的各種工商組織、文化團體、宗教團體、聯誼團體、居民組織等不下四五十路,有些團體組織是上海其他外國僑民所無而為日本僑民獨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