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洛茨基(1879—1940),蘇聯(lián)時期著名政治家,列寧最親密的戰(zhàn)友,紅軍的締造者,第四國際領導人,聯(lián)共(布)黨內反對派,所謂“托派份子”首領。1917年8月,擔任布爾什維克黨中央委員。十月革命勝利后,先后擔任外交人民委員、海陸軍人民委員、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等職。 由于和斯大林政見不合,受到迫害,被蘇共宣布為叛徒、賣國賊,最終亡命天涯:在1927年被開除出黨,1929年被驅逐出國,1932年被剝奪蘇聯(lián)國籍。1938年在巴黎組織第四國際(社會主義革命黨),反對第三國際。1940年被暗殺于墨西哥城。 他的思想的影響是巨大而廣泛的,不但在蘇聯(lián)共產黨內部,而且世界各國共產黨內也有人支持他的觀點。然而,在可以以思想和言論定罪的不民主的專制統(tǒng)治下,他的觀點成為了對他人進行政治斗爭、政治迫害的辮子。 他在著作《不斷革命》寫道“社會主義革命在一國范圍內完成是絕對不可能的。只有當新社會在我們整個星球上獲得最后勝利之后,社會主義革命才會完成”,“在孤立的無產階級專政下,各種國內外矛盾必然隨著成就的增加而增加。曾讓全世界無數(shù)工人景仰的紅色宮殿克里姆林宮,在冬日的蒼茫中顯得蕭索和暗淡,現(xiàn)在讓人回憶到的更多是專制、陰謀和罪行如果無產階級國家繼續(xù)處在孤立的地位,它最后必然成為這些矛盾的犧牲品?!闭沁@個觀點使他和斯大林產生了重大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