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全書分上、中、下三卷,主要匯集了王陽明講學語錄及論學書信。書名出自《論語·學而》的“傳不習乎?”“傳”謂受之于師,“習”亦可訓之為“覺”。所以,聶豹《重刻傳習錄序》說:“匪師弗傳,匪傳弗覺。先生以覺天下者,其于孔門何以異哉?夫傳不習,孔猶弗傳也?!保ā堵欕p江先生文集》卷三)《傳習錄》全書之成,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早在正德十年(1512)開始,王陽明弟子徐愛就陸續(xù)錄下王陽明平日講學語錄,題為《傳習錄》。然而,徐愛早逝,未及刊行。正德十三年,王陽明另一弟子薛侃將傱愛所錄殘稿及陸澄與他自己新錄的部分一起在虔(今江西贛縣)出版,仍名《傳習錄》。這便是今本《傳習錄》卷中。今本《傳習錄》的卷下,主要來源于錢德洪纂集的《傳習續(xù)錄》。嘉靖三十三年(1554),錢德洪就陳九川所錄的《遺言》加以刪削,與自己及王畿所錄一同編成《傳習續(xù)錄》,在寧國(今屬安徽)水西精舍出版。嘉靖三十五年,他又將黃以方所錄的部分編入《傳習續(xù)錄》中,在蘄州(今屬湖北)出版。這便形成了今本《傳習錄》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