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迎接變革 1
1.1 無線應用的演化 1
1.1.1 個人定位 2
1.1.2 車輛定位 2
1.1.3 讀儀表 3
1.1.4 移動銀行和金融 3
1.1.5 購買磚和灰漿 3
1.1.6 電子郵件 4
1.1.7 無線接駁 4
1.1.8 Web沖浪 4
1.1.9 LAN接入和移動端口 4
1.2 本書預覽 5
1.2.1 通信基礎 5
1.2.2 AMPS 5
1.2.3 D-AMPS 5
1.2.4 GSM 6
1.2.5 CDMA 6
1.2.6 WAP協(xié)議組 6
1.2.7 LMDS 6
1.2.8 MMDS 7
1.2.9 藍牙 7
1.2.10 無線LAN 7
第2章 通信基礎 8
2.1 10的冪 8
2.2 頻率 8
2.3 波長 9
2.4 頻譜 10
2.5 帶寬 10
2.6 功率測量 11
2.6.1 貝爾 11
2.6.2 分貝 12
2.6.3 1mW以上的分貝 13
2.7 信噪比 14
2.8 傳播損耗 16
2.9 傳輸速率約束 16
2.9.1 奈奎斯特關系 16
2.9.2 香農定律 17
2.10 射頻頻譜的分配 18
2.10.1 美國的頻譜分配 18
2.10.2 頻帶術語 19
2.10.3 應用 20
第3章 AMPS 22
3.1 演化 22
3.2 部件關系 23
3.3 網絡接入 24
3.4 頻率利用 24
3.4.1 頻率分配 25
3.4.2 信道中心頻率 26
3.4.3 信道利用 28
3.5 信令 29
3.5.1 語音信道信令 29
3.5.2 同信道干擾 30
3.6 AMPS上的數據 31
3.6.1 工程實例和獲得的教訓 31
3.6.2 運行速率 32
3.6.3 為蜂窩而準備的調制解調器協(xié)議 32
第4章 D-AMPS 37
4.1 概述 37
4.2 TDMA 38
4.2.1 優(yōu)勢 39
4.2.2 劣勢 39
4.3 數字無線電設備 39
4.4 語音編碼方法 40
4.4.1 信道庫 40
4.4.2 PCM 41
4.4.3 TDM和線路驅動器 41
4.4.4 波形編碼 42
4.4.5 語音編碼 42
4.4.6 混合編碼 42
4.5 調制 43
4.6 波特率 43
4.7 TDM的運行 44
4.7.1 幀 44
4.7.2 時隙格式 45
4.7.3 數字信道業(yè)務信令 46
4.7.4 控制信道運行 47
4.8 IS-136數字控制信道 47
4.8.1 PCS概述 48
4.8.2 延長電池壽命 49
4.8.3 頻率利用 49
4.8.4 邏輯信道 49
4.8.5 超幀和超級幀 51
4.9 PCS分層模型 52
4.10 PCS消息 53
4.11 調制解調器的運行 53
第5章 GSM 54
5.1 演化 54
5.2 頻率分配 54
5.3 主管團體 55
5.4 GSM業(yè)務 55
5.4.1 語音傳送 55
5.4.2 數據業(yè)務 55
5.4.3 承載業(yè)務 56
5.4.4 電信業(yè)務 56
5.4.5 補充業(yè)務 57
5.4.6 用戶身份模塊 58
5.5 頻率分配 58
5.5.1 最初的歐洲GSM 58
5.5.2 英國GSM 59
5.5.3 PCS 1900 59
5.6 TDMA運行 60
5.7 語音編碼 61
5.8 幀的形成和信道組織 61
5.9 GSM上的數據傳輸 64
5.9.1 調制解調器的不兼容性 64
5.9.2 適配器的使用 64
5.9.3 信息傳遞模式 65
5.9.4 進入的數據/傳真 65
5.9.5 數據壓縮 65
5.9.6 短消息業(yè)務 66
第6章 CDMA 71
6.1 演變 71
6.1.1 CITA要求 71
6.1.2 實施 71
6.1.3 IS-95 72
6.2 概述 72
6.2.1 AMPS和TDMA的比較 73
6.2.2 容量 73
6.2.3 頻率分配 74
6.2.4 語音編碼 77
6.3 信道結構 78
6.3.1 下行信道 78
6.3.2 上行信道 81
6.4 CDMA數據業(yè)務 82
6.4.1 CDMA的空中接口協(xié)議?!?3
6.4.2 SMS 86
6.5 3G-CDMA 87
6.5.1 UMTS/IMT-2000 87
6.5.2 CDMA2000 88
第7章 WAP協(xié)議組 90
7.1 概述 90
7.1.1 演變 90
7.1.2 基本組成部分 90
7.1.3 結構 91
7.2 無線數據報協(xié)議 95
7.2.1 端口使用 95
7.2.2 適配層 96
7.2.3 協(xié)議工作過程 96
7.3 無線傳輸層安全 99
7.3.1 連接管理 99
7.3.2 加密 100
7.4 無線應用環(huán)境 102
7.4.1 組成部分 103
7.4.2 無線標記語言 104
第8章 本地多點分布業(yè)務 110
8.1 概述 110
8.2 頻譜分配 110
8.2.1 頻率塊 111
8.2.2 頻段 111
8.2.3 帶寬和容量 111
8.3 結構 112
8.3.1 頻率考慮 112
8.3.2 LMDS小區(qū) 112
8.3.3 基站 113
8.3.4 網絡接口單元 113
8.3.5 接入方法 114
8.3.6 調制 115
8.4 系統(tǒng)容量 116
8.4.1 FDMA 116
8.4.2 TDMA 117
8.4.3 增加小區(qū)容量 118
8.5 LMDS優(yōu)點 118
8.6 LMDS缺點 118
第9章 多信道多點分布系統(tǒng) 119
9.1 概述 119
9.1.1 頻段 119
9.1.2 潛在市場 119
9.1.3 基本結構 120
9.1.4 優(yōu)點 120
9.1.5 潛在缺點 120
9.2 演變 120
9.2.1 MDS 120
9.2.2 MMDS 121
9.3 頻率分配 122
9.4 傳輸方式 124
9.4.1 多徑通信 125
9.4.2 降低多徑反射 125
9.5 小結 128
第10章 藍牙 129
10.1 基本原理 129
10.1.1 兼容問題 129
10.1.2 藍牙 129
10.1.3 潛在應用 130
10.2 演變 130
10.3 概述 131
10.4 與紅外(IR)通信的比較 131
10.4.1 系統(tǒng)結構 132
10.4.2 主-輔關系 132
10.4.3 功率要求 132
10.4.4 功率操作模式 133
10.4.5 接口 133
10.4.6 協(xié)議?!?33
10.4.7 采用的協(xié)議 135
10.5 通信信道 135
第11章 無線LAN 139
11.1 通用特征 139
11.2 應用 143
11.2.1 盤點控制 143
11.2.2 醫(yī)院 143
11.2.3 旅館 144
11.2.4 訓練 144
11.2.5 商務展示 144
11.2.6 無線原理 144
11.3 IEEE 802.11無線LAN標準 144
11.3.1 最初的成果 145
11.3.2 基本配置 145
11.3.3 頻率選擇 145
11.3.4 環(huán)境 145
11.3.5 結構 146
11.3.6 運行 158
11.4 無線家用網絡 160
11.4.1 概述 160
11.4.2 系統(tǒng)要求 160
11.4.3 技術特點 161
術語表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