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犀小傳袁犀,中國現代小說家,1920年8月出生于遼寧沈陽,原名郝慶松,筆名另有梁稻、吳明世、郝赫等,建國后發(fā)表長篇小說、電影劇本均署名李克異。袁犀中學時代開始小說創(chuàng)作,作品多發(fā)表于長春《明明》月刊。1939—1944年間主要活動于北平文壇,在《中國文藝》、《中國文學》、《華北作家月報》等文藝刊物發(fā)表了大量的小說作品。1944年離開北平至解放區(qū)從事革命工作。他的主要著作有:《泥沼》,短篇小說集,沈陽文選刊行會1941年10月出版,收入了他的一些早期作品;《貝殼》,長篇小說,北平新民印書館1943年5月出版;《森林的寂寞》,短篇小說集,北平華北作家協(xié)會1944年8月出版;《時間》,短篇小說集,北平文昌書店1945年6月出版,該小說集后又易名《紅裙》出版;《結了冰的?!罚L篇小說,未完稿,連載于1943年12月—1944年6月北京《中國公論》10卷3期—11卷3期;《釋迦》,長篇小說,未完稿,連載于1943年5—6月北京《華北作家月報》第6—7期。作為淪陷區(qū)文壇的青年作家之一,袁犀對于小說藝術進行了較多的嘗試,他先后出版的小說集反映了一個優(yōu)秀小說家的成長過程。最早出版的短篇小說集《泥沼》就已經顯示出傾心于文學的袁犀對于生活的領悟力和對于人性的深刻理解,那種傷感、悲觀可是又對未來抱著一份信念的激情,使得他筆下的現實雖然黯淡而又險惡如“泥沼”,終究還是有所希望的。在短篇小說集《森林的寂寞》中,這種希望就具體地表現為對于“遠方”、對于一種健康向上的理想人性和理想生活的憧憬,同時也加強了對于病態(tài)的人性和病態(tài)的生活的剖析,小說在結構上完全脫開了“習作”的稚氣,更加完整圓熟,作者敘述的才能開始充分地展現出來。1945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時間》顯示著袁犀的小說創(chuàng)作完成了一個較大的轉變,從注重對現實的真實描寫轉向對于抽象觀念的表現,小說的虛構性質和象征意義明顯地加強了。建國后,袁犀先后供職于《人民鐵道報》、工人出版社、珠江電影制片廠等單位。這個時期的創(chuàng)作主要有電影劇本《歸心似箭》、長篇小說《歷史的回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