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權、戰(zhàn)爭,還是和平發(fā)展!--為《新中國外交》一書出版而作
反對霸權維護和平--電視紀錄片《新中國外交》評析
序
一、東方日出
一次,某國駐華大使到勤政殿向毛澤東遞交國書。周恩來事先讓剛用急電召回的將軍大使躲在接見大廳后面的小屋子里,用鉛筆在窗紙上扎出小洞偷偷觀看。周恩來對他們說,這叫“窗下學禮”。
二、中蘇結盟
1949年12月6日,毛澤東的專列離京北上。他送給斯大林的“國禮”是一車廂的大白菜、大蘿卜、大蔥和大梨子,換來的是他想要的“既好看又好吃的東西”。實際上,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毛澤東更多地把這次訪間看成是一次串門、走親戚。
三、半島較量
毛澤東發(fā)布抗美援朝進軍命令后的同一天,派周恩來飛往蘇聯(lián),與斯大林舉行會談。斯大林知道中國真的要出兵后,又猶豫起來,認為蘇聯(lián)不宜出動空軍,因為蘇軍已經撤出朝鮮,再去朝鮮,無異于直接向美國宣戰(zhàn)。消息傳到了中國……
四、萊蒙湖畔
1954年1月25日,美、英、蘇、法在柏林召開四國外長會議,商討兩個月后召開的“日內瓦會議”。在會上,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堅決反對蘇聯(lián)提出的邀請中國與會的建議。然而,一個年輕的外交家?guī)е蝗簩④娡饨还僖廊坏巧狭耸澜绲耐饨晃枧_。
五、萬隆精神
這是中國第一次參加第三世界國家的盛會。
然而,當中國代表團部分工作人員和國際友人乘坐包租的印度的一架座機“克什米爾公主”號從香港飛往萬隆時,飛機在空中爆炸……
……
六、中蘇決裂(上)
七、中蘇決裂(下)
八、尋求友誼
九、歐風徐來
十、蘑菇云下
十一、友好鄰邦
十二、波羅計劃
十三、跨洋握手
十四、恢復席位
十五、中日邦交
十六、戰(zhàn)略調整
十七、中美建交
十八、中蘇解凍
十九、一國兩制
二十、海峽風云(上)
二十一、海峽風云(下)
二十二、非洲情結
二十三、藍盔行動
二十四、人權之爭(上)
二十五、人權之爭(下)
二十六、面對危機
二十七、經濟外交
二十八、繼往開來
二十九、走向多極
三十、和平之聲
為了讓歷史告訴未來--大型文獻紀錄片《新中國外交》總編導闡述
走馬觀歐洲